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博客评论 > 博客评论焦点
以改革之“医”祛民生之“痛”
时间:2024-05-10  来源:新华日报
  日前,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施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惠民实事方案》,“一号管三天”于5月7日起开始实施。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减少重复性挂号,解决群众就医痛点,受到广泛好评。
  长期以来,挂号单上“限当次当日有效”的字样刺痛了许多患者的心,对他们来说,这样的挂号制度并不人性化——如果要复诊、再治疗等,患者只能重新排队挂号,费时费钱不说还糟心,影响了就医体验。我省推动的就医挂号制改革,旨在寻求就诊秩序、方便患者间的平衡点,让患者看病更加“丝滑”。当然,挂号制改革短期可能遇到一些波折,甚至可能对候诊秩序造成一定冲击。但长远看,只要优化就医流程、合理配置资源,这一改革可以有效缩短群众候诊时长,提升就医体验。公立医院不仅要医患者之疾,也要注重破解群众看病就医之难。很多医院导医图示不够清晰、直观,陪护床位普遍较少,这些问题和重复挂号一样,既拉低医院接诊效率,也影响患者就医体验,同样值得认真研究解决。
  其实,大到老百姓的住房、医疗等大类事项,小到群众车位够不够、公交便捷与否等身边小事,很多民生痛点积弊已久,群众吐槽声往往会在本地论坛和意见簿等处“留痕”。如果有关部门和单位善于发现、吸纳这些意见,往往会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民生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千家万户,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多些“群众视角”、多听群众吐槽声,才能以改革之“医”切中、切准民生之“痛”。
  祛除民生痛点,不应止于“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还要做到“快应”。很多民生诉求不同于一般性需求,像水电气热故障、就医问诊堵点等都属于燃眉之急,一旦有民生诉求,就应当及时回应,否则群众生命财产就可能蒙受损失。也要做到“巧应”,民生问题背后往往牵扯到机制性问题,很多简单问题背后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只有巧妙化解、多方平衡,才能避免“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更要做到“长应”,当前很多民生之痛已经得到缓解、解决,但也有不少民生矛盾和问题属于“难啃的硬骨头”,往往很难“毕其功于一役”,因而需要明确解决问题的责任清单和长效机制,否则即便问题得到一时解决,民生“阵痛”也仍可能有复发之虞。  韩宗峰
编辑:马祎琳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初夏美景睡莲开放
    初夏美景睡莲开放
    初夏时节,银川处处美若画卷
    初夏时节,银川处处美若画卷
    宁夏人物
  •  隋秀华:忆芳华岁月 守无悔初心
  •  蔬菜大棚里闯出的致富带头人
  •  环卫工人马进宝:守护城市“颜值
  •  先行区建设 选调生贡献青春力量
  •  光有来意!宁夏银川女孩黄莺获实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