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博客评论 > 博客评论焦点
校园变秀场?学生直播当及时纠偏
时间:2024-05-22  来源:广州日报
  据《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在多个社交平台上,经常可以刷到标题带有“大学生”“女大学生”等字眼的直播,这些直播地点有的在景点、餐厅,有的在校园,更有甚者在寝室或教室。直播内容也不乏性暗示、打擦边球、曝隐私等乱象。
  近年来,直播发展迅速,俨然成为热门行业。学生作为“弄潮儿”,积极拥抱网络,通过直播展示才艺、表达自我、寻求调适、参与社会事务,让人感受到个性张扬的青春气息和敢试敢闯的年轻活力。所谓“存在即合理”,学生参与直播是数字时代的特征体现,本身并无不妥,如一些学校通过公益直播推介校园文化、助学助农等。
  但是,大学生直播是一把双刃剑。
  有媒体报道,有些学生直播不分时段和场合,校园成了大秀场,“宿舍里很难再有安静的时间”;有些学生为了做直播,陷入各种骗局,权益得不到保障;还有人打着“学生”名号直播引流带货,打擦边球博眼球,毫无下限……这些纯为谋利的商业直播,不但没有展现出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发挥他们的才能,反而让他们被“低质量流量”牵引,荒废学业、迷失自我、殃及校园,有的甚至还陷入网暴、违法的泥淖。
  “譬之若剑戟,愚人以行忿则祸生,圣人以诛暴则褔成。”作为一种工具和媒介,直播只有被合理合规运用,才能充分发挥正向价值,而“唯流量”的商业直播显然违背了这一前提,以至于误导了一些学生,这正是学生直播易生乱象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有些学生自我约束和防范风险能力较弱,媒介素养和运用能力也尚待提升,导致直播的时候容易走偏。
  大学生直播乱象治理,该立规的立规,该引导的引导。
  在治理学生直播乱象的过程中,有一个主体不容忽视,即学校。这是因为,校园既是学生直播发生的场域,也是学生价值塑造的载体。当网络直播涌入校园、席卷学生,学校的规章制度也当“闻风而动”,给出治本之策。比方说,有条件的学校不妨对照校园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审核把关机制,对学生直播的内容、时间进行把关,及时纠偏。如规定直播场合与时间,让学生对哪些场合和时间能播,哪些不能,心中有数。
  事实上,学生如何运用直播,体现着他们的媒介素养。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引导他们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学校负有一定责任。是否可以鼓励学校开设相关媒介课程,引导学生更好运用直播工具?是否可以严审主播的入驻资质,及时监测并取缔不良直播行为?值得各大高校思考。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尊重学生多元化发展,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媒介,防范不良风气侵蚀校园,才能充分发挥“良器”的价值。  庹亚男
编辑:马祎琳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看不见”的水厂 “看得见”的公园
    “看不见”的水厂 “看得见”的公
    芳容初现 小微公园
    芳容初现 小微公园
    宁夏人物
  •  贾书记的真心话
  •  商海无涯谦为胜 努力打拼促振兴
  •  心系农业技术推广 情牵农民致富增
  •  以医者之心 护桑榆之晚
  •   “张支书,你很漂亮!”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