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美宁夏 > 大美宁夏焦点图
番茄红了 日子火了 信心更足了
时间:2020-08-19 16:57:12  来源: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作者:
  刚立秋,位于黄河西岸的平罗县渠口乡六羊村设施蔬菜产业扶贫基地,63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柴学义和老伴正忙着梳理荚豆秧苗。就在一周前,在这座大棚种植的樱桃番茄喜获丰收。柴学义通过合作社以均价2.3元的价格全部销售给宁夏中青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收入了近3万元。

  “还是黄河水好呀,灌溉出来的作物就是美得很!”柴学义蹲在大棚里,轻抚着一株荚豆秧苗感慨地说。

  柴学义是平罗县渠口乡的插花移民,搬来之前,住在固原市西吉县的一个小山区,过着吃水靠挑、生活靠天的日子。在柴学义的记忆里,从小到大离开大山的话就一直被村里人挂在嘴边。但直到他成了家有了孩子,依旧和村民生活在山里。
  “因为缺水,二十亩的地只能种马铃薯;因为缺水,每天要走好几里地去挑水;还是因为缺水,生活生存只能‘靠天’。下雨了,就丰收,不下雨,犯了愁。”说起过去,柴学义感触最深就是水。“在这边一下雨,人都往家跑,在老家一下雨,人都往地里跑,为啥?就是想借着雨水好施肥,有时候一年一滴雨都不下,一点办法都没有。”
  山里的收成“糊”不住一家人的日子。柴学义也曾下山外出打工,去过县城,远走他乡。可不管他走多远,山里的家始终都“拴”着他的心。
  2015年,柴学义所在村子集体搬迁至平罗县渠口乡,柴学义一家从此在这安下了家。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扶贫干部的帮助下,柴学义一边经营蔬菜日光温室,一边在养殖暖棚里养羊。
  “在老家种了一辈子马铃薯,几乎不怎么管。到这边换种蔬菜,还真有点犯怵,啥时候下苗、换水、补水、施肥都要学,好在政府安排了技术人员来教我们,村上的党员也是天天跟我们守在地里,又有黄河水灌溉不再‘靠天吃水’,这才把这几亩地操持好,有了收入。”
  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柴学义很快就掌握了好几种蔬菜的栽培种植及管理技术,成为蔬菜大棚基地里的种植能手,有些当地的村民都会来向他请教种植蔬菜的技术。
  “现在要是还用过去传统的种植模式肯定不行了,得跟时代接轨,增加种植作物的技术含量。”柴学义说,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合作社的带领下,村民们一年四季都不闲着,把传统的一年一茬种植向一年多茬发展,做到全年都生产,月月有收入,村民人均收入提高到了1.5万元。今年,合作社还和村民签订了番茄种植订单,包种包销。柴学义今年的两个大棚预计增收过万,这让他对来年种植更有信心。
  渠口乡六羊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有1795人,耕地总面积5320亩,安置移民11户,2019年人均纯收入1.5万元。得黄河灌溉之利,六羊村土地肥沃,灌排畅通,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优越,村民种植蔬菜经验丰富。2018年,渠口乡党委、政府整合多方资源,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资金支持,流转土地70亩,先后建设91座小拱棚、50座高标准蔬菜大棚,并利用硬化场地1500平方米,建设分拣大棚1座、冷库2座。同时,对91座拱棚滴灌设施进行改造,建成六羊村设施蔬菜产业扶贫基地,成立渠口乡六羊村蔬菜专业合作社,打造果蔬种植产业经济链,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化的基础上,注册“六羊农绿”牌商标,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
  为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培育和提升特色支柱产业,拓宽移民群众增收渠道,该乡还以“合作社+农户+科技+品牌”的合作经营模式,为单个农户实行资源组合,提供一对一技术辅导、培训服务,统一采购种苗,为农户创造一条投入少、风险小、易操作、有保障的生产发展模式,切实增强农户抵抗风险的能力,维护农户的利益,解除农户后顾之忧。2020年,引导20户移民承包种植87座大棚,棚内以种植樱桃番茄、豆角、黄瓜、辣椒、小白菜为主,采取订单销售模式。截至目前,樱桃番茄单棚产值已过18000元。(记者 米振卿 马正礼)
最后更新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