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是全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在全国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承担着六盘山135.66万亩的森林资源管护、水源涵养、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监测保护等重要职能,现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363种,较1987年综合考察的220种增加了143种。尤其林区鸟类记录从有记载的158种上升至现在的291种。
六盘山保护区是构筑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屏障的重要生态廊道,被冠以“高原绿岛”“天然水塔”“西北种质资源基因库”“野生动植物王国”等桂冠。
近年来,我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重要性认识,切实强化保护区所属辖区内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工作,尤其在鸟类保护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积累了可推广的经验。
保护区始建至今,先后启动两次综合科学考察,期间对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记录到鸟类15目36科158种;近5年,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六盘山林区鸟类记录实现翻倍增长,由158种增长至291种,其中国家一级8种,国家二级44种,宁夏首次记录14种,六盘山首次记录91种。
鸟类对生存条件的选择十分敏感也十分“苛刻”,林区内鸟类种群的不断丰富,是六盘山生态建设发展成效的最好见证。
据了解,针对鸟类的保护工作,六盘山保护区实施了六盘山生态保护长廊建设、400毫米降水线造林绿化等重点工程,以封育促进天然更新为主,补植补造为辅,种植油松、桦树等针阔混交型水源涵养林20万亩;对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要求,对林区水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开展摸底调查和最严格的保护,改善提升林区基础条件,建设林草产业示范基地,林分质量和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推动林区高质量发展。截至2021年底,林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4.5%,林区野生动物的生境得到质的改观。
以“绿盾行动”“清风行动”“利剑行动”“打击整治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为抓手,通过“人防+技防”的有效结合,不断加大保护区内人类活动轨迹排查整治力度,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彻底清除林区非法猎捕工具,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提供安全的栖息地;严厉打击非法挖药、挖野菜、采集野生植物及其种子、果实等行为,为鸟类生存提供充足“食粮”;深入排查林区及其周边农家乐、花鸟市场、餐馆等场所,加强相关场所日常运营监管;主动与当地森林公安、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之间的联动,深刻研判、深入排查、联防联控,严厉查处一切违法犯罪行为,形成了全社会共同保护野生动植物、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的新格局,为鸟类成长提供安全宽松的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紧盯保护重点难点,加强候鸟保护及救助,对迁徙鸟类主要分布区、越冬地、繁殖地、迁飞停歇地、迁飞通道和集群活动区开展野外巡护,发现受伤、病弱、受困、迷途的鸟类,及时报告,确保鸟类得到及时救护。紧盯暴雪等极端恶劣天气造成林区红腹锦鸡等重点保护鸟类捕食难问题,及时组织相关保护站(二龙河、苏台等15个国有林场)开展野外投食救助。并积极推动宁夏南部山区野生动物救助站的建立。另外,保护区强化宣传教育,营造全民共建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了保护区在鸟类监测保护方面的影响力。(宁夏法治报记者 马哲 图片均由六盘山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郭志宏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