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ingxiacaijing.c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美宁夏 > 大美中卫
中卫:吹尽狂沙始到金
时间:2023-12-06 11:53:28  来源:新华社  作者:
1.jpg
  宁夏中卫沙漠湿地金沙岛
  宁夏中卫,一座与沙漠为邻的城市。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这里曾饱受风沙侵害,生存受到威胁。20世纪50年代,被誉为“治沙魔方”的麦草方格在这里诞生,保护我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顺畅通车。此后半个多世纪来,一代代治沙人与命运相搏,坚持不懈固沙植绿,逼退沙漠25公里,沙漠化在这里被彻底逆转。
  治理沙之害,用好沙之利。近年来,中卫市立足资源禀赋,在沙海里淘金。瞄准消费升级动向,打造一系列高端文旅产品,引领沙漠旅游提档升级;紧抓“双碳”战略机遇,全面布局风力光伏新能源产业,加快绿色发展步伐;站上“东数西算”风口,深耕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建成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
  这个曾经因沙而困的小城,如今正“踏沙”前行,“风光”无限向“云端”。
  守住宁夏“西风口”
  驱车深入中卫市沙坡头区境内的腾格里沙漠腹地,爬上一座高大沙丘,映入眼帘的是接连成片的麦草方格,如同一张巨网紧紧缚住连绵起伏的沙丘。8月下旬一场秋雨的滋润,草方格里绿意更浓,柠条、花棒、沙蒿等沙生植物一株株傲然挺立,蜥蜴等沙漠动物在沙面上留下一串串足印。沙漠风大,不见黄沙漫卷。
  “这是今年上半年刚治理的区域,大部分灌木和草本植物已经成活。9月以来,我们抢抓雨季,组织工人开展新一轮植绿。”中卫市西郊林场场长唐希明告诉记者,过去可不是这般场景,“我小时候沙尘暴频频来袭,一刮起来遮天蔽日,喝完汤,碗底都能留下一层沙。”
  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前缘,中卫市曾是我国受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据记载,1949年流动沙丘前哨已逼近中卫县城西门,其西北部地域大多被流沙吞噬,农田被侵袭,灌渠被填埋……“作为宁夏的‘西大门’和腾格里沙漠向东扩张的唯一出口,中卫长期以来都是宁夏防沙治沙的最前沿。”宁夏林业和草原局退耕还林与三北站站长王治啸说。
2.jpg
  2020年9月7日,治沙工人在穿越腾格里沙漠腹地的乌玛高速青铜峡至中卫段扎草方格(王鹏/摄)
  20世纪50年代,我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计划建设,为确保这条大动脉的畅通,国内顶级治沙力量聚集在沙坡头这个小而古老的黄河渡口,在不断实验探索中,创造了“麦草方格”这一举世轰动的治沙奇迹,并提出“以固为主、固阻结合”的“五带一体”治沙体系,开创了我国乃至世界沙化土地治理的先河。
  寸草遮丈风。将干麦草铺在流沙表面,用铁锹踩在中间,扎进沙里,草束两端竖起,露出的麦草能有效固定流沙,保护草方格里种下的草籽和树苗不被风吹跑或被沙吞没。三到五年麦草风化之时,成活的林草就能形成长久固定的植物草方格。至今为止,被誉为“治沙魔方”的草方格仍是世界荒漠化治理最为经济实用的“基础款”之一。
  包兰铁路65年来畅通无阻,仔细观察铁路两边的土地可以发现,曾经松软的沙面,经过漫长而复杂的自然演替,已变成更为坚硬的土层。“这是珍贵的生物土壤沙结皮,它的形成意味着土地功能正在恢复,也证明老一辈科学家和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创造的治沙模式是科学可行的。”唐希明说。
  目前,中卫市已累计治理沙漠150万亩,从黄沙临城不足5公里,到逼退沙漠25公里,沙漠化在这里被彻底逆转。从固沙阻沙到植被重建,再到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一代代治沙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又借助大自然的强大力量,持续探索荒漠化防治新路径。
  走进中科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将看到这样具有科技感的一幕:地面30多个直径2米多的“大圆盘”里种着柠条、油蒿、沙冬青等固沙灌木,一座会移动的大棚接到人工操作的传感器信号后,自动沿着轨道移向不同的“大圆盘”,开启棚顶的喷头模拟降雨。
  这些“大圆盘”叫“蒸渗仪”,深埋地下的筒体有3米多,装着来自这些灌木“故乡”——腾格里沙漠、科尔沁沙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等北方沙区的沙土。筒体内埋设了多层三参数组合探头,可以自动长期监测不同土层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变化,高精度重量传感器对极细微的“毛毛雨”都可以准确称重……
  “通过模拟不同气候带的降水和地下水位,可精确测量降水入渗、地下水补给、土壤水动态、蒸散发、植物生长等过程。”中科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站长张志山说,这将为不同沙区人工植被建设和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实现荒漠化治理的“水量平衡、以水定植”。
  试验站还开展“人工生物土壤结皮”研究,通过在沙面人工接种蓝藻等隐花植物,加速变“沙”为“土”。张志山说,经过十余年研究,这项技术已经成熟,未来技术的产业化,将革新我国的沙化土地治理技术体系,为我国加快荒漠化治理进程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夜宿沙海梦星河
  秋日的塞上,暑热渐退,沙漠旅游的热度却未减。沙坡头旅游景区里游人如织,乘着羊皮筏子漂流在黄河之上,看波光粼粼;骑着骆驼穿梭于大漠之间,听驼铃声声;夜宿静谧沙海中仰望苍穹,枕星河入梦……
3.jpg
  7月20日,游客在宁夏中卫市沙坡头景区体验羊皮筏子漂流(冯开华/摄)
  黄河从高山峡谷间一路急流奔腾,进入中卫后,却变得优雅舒缓,与黄沙紧紧相依,造就了王维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特美景。再加上紧邻城市、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沙坡头被誉为“垄断性旅游资源”。
  治沙害,用沙利。当黄沙的威胁渐渐远去,这座沙漠小城开始寻求转型发展,将连绵的黄沙打造成了国内一流的沙漠体验和休闲胜地。从2007年成功入选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沙坡头一直引领中国沙漠旅游的发展。
4.jpg
  7月20日,游客在中卫市沙坡头景区腾格里沙漠体验沙漠骑骆驼(王鹏/摄)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从传统的观光体验向休闲度假转型,快节奏的打卡式旅游已无法满足人们对“诗与远方”的追求,一些新的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了中卫,打造“慢生活”深度体验旅游产品。
  在与沙坡头景区隔河相望的“黄河宿集”,一栋栋“土坯房”古朴粗粝,结满梨子和苹果的果树枝杈探出院墙,蓝天白云,鸟啼阵阵,早上10时,公共区域凉棚下,游客还在悠闲地吃早饭。这里聚集了西坡、大乐之野、墟里等11个国内高端民宿品牌,2018年底开业以来一直爆火。
  “酒店里面装修得很舒适,有书吧、烘焙坊、泳池,和一般的酒店很不一样,很放松。”来自四川的游客杨女士说。黄河宿集创始人陈祖品告诉记者,这里100多间客房均价超过2000元,半年时间一房难求。
  当“荒凉”成为一种“奢侈”,文旅产业格局被进一步打开,中卫市又在沙漠内发掘出另一大旅游资源——星空。2020年秋,沙漠星星酒店如同一颗“巨星”落在中卫腾格里沙漠,这家以观星为主题的酒店,为游客提供观星指导、沙漠疗养、沙漠晚餐等服务,深受南方游客喜爱。
5.jpg
  2021年8月1日,游客在宁夏中卫腾格里沙漠夜间观星,手指向银河星空,满天繁星成为星空旅游的重要资源
  此后,大漠星河营地、金沙海星辰帐篷营地、星星故乡露营地等一批星空旅游度假产品顺势而生。中旅(宁夏)沙坡头旅游景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文军告诉记者,星星酒店改变了景区经营格局,目前度假类产品收入约占总收入的30%。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卫市游客接待量达到73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9.2亿元,分别增长33.2%和45.2%,旅游市场已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高端度假产品的走红,搅热了乡村振兴沃土。位于中卫市中宁县余丁乡的“黄羊古落”景区,前身是有500多年历史的黄羊村,村庄因村民流失,曾一度十分破败。2022年,附近一家新能源企业看准村庄周边的沙漠和黄河旅游资源,将黄羊村整村改造为休闲度假村,中宁县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体验馆也在此落地。
  尝一碗中宁特色技艺制作的美食“蒿子面”,跟着非遗传承人舞一场欢乐吉祥的“黄羊钱鞭”,传统技艺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古村落正焕发新活力。“现在我们旅游区的保安、保洁、餐饮服务员,乃至民宿酒店管家等员工大部分都是周边村民,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黄羊古落景区负责人杨佳说。
  “风光”无限向“云端”
  在宁夏腾格里沙漠边缘金色沙海中,一片片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如鱼鳞般闪光,汇成“蓝色海洋”。
  这里是国家千万千瓦级“沙戈荒”新能源基地中首批首个备案、开工、投产的基地项目,也是国家第一条以开发沙漠光伏大基地、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宁电入湘”工程的重点配套项目现场。
  宁夏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一期项目已于2023年4月成功并网发电,二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到2025年底,这个‘沙戈荒’新能源集群规模将达到1300万千瓦,每年将产出近20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发展部副主任项丽说。
  以传统观念衡量,干旱少雨、沙漠戈壁等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但对于风电光伏新能源产业来说,这些自然劣势恰恰成为“量身定制”的发展优势。
  近年来,中卫市立足资源禀赋,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集群,推进清洁能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共建成新能源发电项目116个,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占全市电网总装机的85%。
  沙漠深处生产绿电,也为沙漠生态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光伏治沙。记者看到,在宁夏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光伏阵列外围设有1米多高的立式沙障,光伏板下草方格纵横交错,已有绿草冒出。
  据宁夏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项目经理李超翔介绍,光伏板能减少太阳对地表的直射,降低局地风速和蒸发量,通过“草光互补”放大防沙固沙、植被恢复等生态效益和环境价值。“我们还将光伏组件中心点提升至距地面3米高的位置,为将来在板间种植红枣、枸杞、苜蓿等经济作物留足空间,形成光、林、草相结合的林沙产业新模式。”
  独特的气候条件,充足的风光绿能,催生了中卫另一大新型产业——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地处我国陆地几何中心,距离全国各大城市均在2000公里以内,是光纤网络最佳选择地;年平均气温8.8摄氏度,气候干燥,适宜发展全自然风冷的数据中心;提高新能源电力使用,数据中心到户电价不高于0.36元/千瓦时……诸多优势让中卫成为优选之地。
  走进戈壁滩上拔地而起的宁夏誉成云创数据投资有限公司数据中心,国内一外卖平台的4万多台服务器在这里安静运行。“互联网外卖平台需要大量服务器来存储数据,我们数据中心的机柜租赁价格便宜,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该公司业务部经理李志刚说。
  近年来,中卫相继获批“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成为全国首个“双节点”城市。从“东数西储”到“东数西算”,中卫市开始不断谋求数字场景、数字应用和数字交易的突破。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3个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集聚了200多家云计算和配套企业,为美团、小米、小红书等4000多家企业提供数据存储和云计算服务。
最后更新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