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自律是一块基石,它支撑着一个人的成长、进步与自我实现。
我们常听说,“多读书、少内耗、不设限”是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但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01
多读书,给大脑充电。
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无数人问,但也会有无数个答案。
正如麦家所说:
“读书有什么用,只有读书的人才知道,不读书的人是不知道的。”
因为不读书,你可能连自己都不认得,因为读书,你可能认得世界上所有人,包括500年前和500年后的。
前些天,看了一本书。是法国作家妙莉叶芭贝里的《刺猬的优雅》,里面的勒妮,让我印象最深。她是卑微的下层阶级,一位50多岁的看门人。又老又丑又胖,却活得十分清醒。勒妮说:
“我待人很冷漠,大家不喜欢我,可是能接受我,因为我完全符合一个看门人的角色。丑陋、年迈、尖酸刻薄,每天无休止地看着电视......”
清醒的背后,离不开她拥有的一整间藏书室。里面包含了文学、哲学、经济、政治、历史、社会、教育、心理分析......给了她从未接触过的世界。如饥似渴地阅读,也让她摆脱了心灵上的卑贱。可以说,她比任何人都能认清自我,认清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她明白:生活的很多苦难,都只是肉体的,只要灵魂能得到救赎,一个人就不会孤独。而书读得越多,你还会发现:人的姿态越来越低,眼界却越来越高。
02
少内耗,给大脑减负。
为什么说要少内耗?
所谓“内耗”,指的是那些消耗我们精力却无益于成长的事情,比如过度的自我怀疑、无谓的焦虑和拖延。这些内耗往往阻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减少内耗意味着我们需要培养积极的心态,学会放下不必要的担忧,专注于当下能够做的事情。这样,我们才能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如学习新技能、深化专业知识或是维护人际关系等。有位网友,很想申请晋升公司更高的职位,于是去问朋友怎么做比较好。朋友结合自己的经验一一详细说明,还找了很多资料给他参考。
时间过去了一个月,当朋友问起他晋升情况,他却说,自己连申请表都还没开始写,朋友问为什么,他说还没准备好。原来,他一直在脑海里预演各种情况:“如果申请不过怎么办,领导会不会觉得我急功近利”;“如果最后没申请成功,同事们会不会笑话我……”明明什么都还没开始,他就消耗了大半的精力。如果我们总是把烦恼拿来反复咀嚼,而不是着手去解决问题,那么烦恼必定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有句谚语说:“空谈,水之泡沫;实行,金之点滴。”
03
不设限,给大脑扩容。
村上春树曾说:有些人的心,是世界上最令人绝望的牢狱,那是他们囚禁自我的牢狱,并非被人凭借暴力关进去,是自己走进去的。“我什么都不会,除了继续眼前这份令我痛苦的工作,我别无选择。”;“我已经过了折腾的年纪了,光是应付眼前的生活就已经拼尽全力了,还能怎么样?”生活总是这样,只要你选择服输、认命,自我设限,它很快便会把镣铐递到你手上。
只有拆掉心里的墙,不断给大脑扩容,才能打破人生的桎梏,为生命创造更多可能。想起倪萍在央视综艺上说过的一段话:“人,即使是饿着肚子,也不能让眼睛饿着,当你看到的越多,生活的边界不断拓宽,未来也会更清晰。”人这一生,无论到了多大年龄,都要保持好奇心与时俱进。唯有从内打破思维,不给生活设限,才能紧跟时代的脚步,与奔涌的浪潮一同前行。
04
“多读书、少内耗、不设限”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法论。它鼓励我们通过阅读不断吸收新知,减少无意义的自我消耗,致力于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样的自律不仅能够帮助成年人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还能够让我们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