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读书
读书有什么用?这是我听过最有力量的回答
时间:2024-10-10  来源:洞见微信公众号
  杨绛说:“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人与人际遇不同,但所处困境大抵相似。
  你所遇的问题,前人早已在书中告诉了你答案。
  所以,愈是艰难处,越是要读书。
  它能为你驱散迷茫,对抗平庸,填平低谷。
  01
  在孤独中自省
  南宋大儒吕祖谦年少聪慧,但为人多怒多怨。
  一与人争论,便怨气积于胸,久久不息。
  每当这时,他会闭门深居,点一盏孤灯,读书排遣。
  读到圣贤相处之道而心有所感时,他会掩卷自思,寻求自身问题的症结。
  渐渐地,他待人变得谦和宽厚,心境也慢慢平和,终成一代大儒。
  荀子在《劝学》中有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读书就是在心中放置了明灯,这盏明灯能照亮你内心的幽暗。
  读书也是在身后放镜子,让你看到平时发现不了的问题。
  1988年,陈道明凭借着《末代皇帝》中溥仪一角一炮而红,七年的跑龙套在眨眼间变成了文娱顶流。
  在外界的追捧与称赞下,他变得有些飘飘然,觉得自己无人能及。
  后来,因为要拍《围城》,他有缘结识了钱钟书。
  钱老家的朴实与简约让他震撼: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机,满屋子都是书,安静得只能听到煎药时的“噗噗”声。
  在钱老面前,陈道明顿时察觉到了自己内心的贫乏与空虚。
  在拍完《围城》后,陈道明基本上处于半隐退的状态。
  他开始大量阅读,想从书本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样子。
  他读《鲁迅全集》,想借由这把最锋利剖析中国人的刀,剖析自己人格上的弱点。
  他读《百年孤独》,明白了世界上最大的孤独,是处在无知的循环中而不自知。
  如今,在娱乐圈的大染缸里,翻车者无数,陈道明却始终清醒自持,成为难得的清流。
  读书,不是用人生去复刻书本,而是用书本去检验人生。
  人性让我们的双眼只会向外寻,而无法向内求。
  你读过的书,就是吞入心灵的眼睛。它能审视你的灵魂,帮你查缺补漏。
  终有一天,你会遇见最想成为的自己。
  02
  在低谷时自修
  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读书就像良药,好好读书可以医治天生的不足。
  优秀的人,把书读薄了,也把人生垫厚了。
  麦家年轻时并不善于写作。
  高中毕业后他在军事院校工作,工作内容是给领导写材料,这份工作在当时相当体面。
  不承想,因为文笔不善,他呈交给领导的材料错漏百出。
  不仅遭到了领导的嘲笑,还被降职为一个专门端茶倒水的打杂的。
  面对巨大的落差,麦家那段时间异常痛苦。
  现实失意,他只能靠读书排遣,没想到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博尔赫斯诗歌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麦田里的守望者》新颖的意识流写法,卡夫卡小说阴郁怪诞的风格……
  这一切都让他如痴如醉,麦家的写作能力也是在这段时间一点一点成熟起来的。
  一开始,他模仿一些名家的文章去发表,慢慢攒了点名气。
  再后来,他开始自己写小说,终于在2002年迎来了让他一战成名的谍战小说《解密》。
  读书不会把你直接捧到高峰,或是送至彼岸。
  它会教挣扎在苦海的人做自渡之舟,给深陷低谷的人递去了自救的缰绳。
  李健在退出水木年华后,一度过得很落魄。
  失去了原有平台的支撑,唱片卖不出去,经常连续好几个月没有收入。
  他独自租住在北京郊区的小破房里,没有暖气,要靠自己生火取暖,水泵坏了也舍不得花钱请人修,只能自己学着修。
  他在这破房子里一沉寂就是7年。
  时光落寞,物质贫乏,陪伴他的除了一把破琴外就只有书。
  徜徉在书海中,他获得的不仅仅是面对现实困境的勇气,还有在音乐上蓬勃的创造力。
  2010年春晚,王菲演唱了李健的《传奇》,这首歌爆红后,李健才被大众熟知。
  只是很少有人知道,当时这首歌诞生已经超过7年了。
  那是2002年的冬天,李健最落魄的时候,他看完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后,在百感交集中写出来的。
  人生没有失败,只有铺垫。
  也没有生来注定的平庸,只是有人在不确定的日子里,给自己失衡的世界找到了支撑点。
  而读书,就是那个支撑点。
  把生命浸在书中,即使眼下一无所有,但你早已给人生埋下了种子。
  纵然身在低谷,也终将开出花来。
  03
  在迷茫中自渡
  杨绛说:“书读多了,内心就不会决堤。”
  即使你囿于眼前的方寸之地,书籍也能带你翻山越岭。
  即使你眼前尽是苟且,书也能带你穿越古今。
  林清玄30岁时,就已颇负盛名。
  当时他几乎拿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在媒体评选的“40岁以下成功人士”中,高居第一。
  然而名利双收后,林清玄却很迷茫。
  每天不间断的输出让他身心麻木,应接不暇的各种活动应酬让他倍感疲惫。
  他已忘记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在追求什么,生活的意义又在哪?
  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翻了印度的《奥义书》,其中的一句话让他如遭电击:
  “一个人到了30岁,要用全部的时间来觉悟,否则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
  林清玄想到自己已经32岁了,却从未全身心为自己思考过一次,也没有放下一切为自己活过。
  想到这一点,他毅然辞掉了工作,推掉了所有的应酬活动,一个人上山修行。
  在山上这段时间,他每天面对晨钟暮鼓,研读佛教经典,内心也渐渐平静如水。
  3年后下山,他根据这段时间的生活与感悟,写成了“身心安顿系列”作品集,一时引起轰动。
  《格言联璧》中说: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
  一个不读书的人,他所享有的世界就只有眼前。他走不出眼下困境,也放不下过往遗憾。
  一个读书多的人,总能跳脱出当下的窘迫与繁琐,即使身在泥淖,但心也能奔向桃花源。
  迷茫时读书,能帮你看清现实,看淡苦难,看向更远处的光明。▽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的这首《别董大》想必大家都读过,这个董大又是谁?
  史书中说他年轻时胸无点墨,每天游手好闲,吃了睡,睡了吃,是个十足的浪荡子。
  终于有一天,把家业败完了,自己沦为乞丐。
  就这样每天一个人拿着根竹竿,托着破碗一直乞讨到了50岁。
  50岁那年,董大突然思考,自己的人生有没有另一种可能。
  于是,他折节读书,取得了不俗成就,瞬间轰动了当时的文坛。
  一个乞丐,自此变成了“天下谁人不知君”的人物。
  读书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能勘破命运的不确定性。
  无论你在什么年龄,什么阶段,起点有多低,只要想改变,一切都为时未晚。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 做好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S50海原至平川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这么绿的贺兰山,你见过吗?
    这么绿的贺兰山,你见过吗?
    雨后美景惹人醉
    雨后美景惹人醉
    宁夏人物
  •  宁夏林永峰、李彬追记一等功
  •  种下万亩林 为大地披绿
  •  高贵武:做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的
  •  农民作家单小花:我从寒冬来 暖人
  •  硝河马姐的“绣花功夫”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