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书?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很多东西,眼睛看不到,读书可以;脚步不能丈量,读书可以;身体无法抵达,读书也可以。读书是为了将来和你的爱人不止讨论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可以谈论琴棋书画诗酒花。在阅读上度过光阴,即使物质贫瘠,精神上却无比富饶。
每日分享一本好书。
“我长久注视着这片土地
试着理解我在这里的位置”
★关于自我、爱、历史与自然
★威尔士诗坛泰斗R.S.托马斯创作生涯全阶段代表作
★诗人、翻译家李以亮倾心献译
“大地以不为人知的恩典把他养育,召唤他走向那幅倔强的犁。”
R.S.托马斯,20世纪英语世界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之一。其诗作植根于信仰与虚无的对抗,是极具体的细节和极高远的玄思的结合。他的想象力带来诗作的跳跃性,语言富有内在的节奏感,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上,始终都保持着自然得体、节制与严谨。
但在不朽的盛名下,他却坚持过着一种隐居的生活,在僻野乡间开辟出诗歌崭新的生长空间。正因为隐士的身份,他在国内不如艾略特、叶芝、狄伦·托马斯、奥登、策兰等欧洲诗人声名赫赫,但诗歌的光芒可以穿透时空的限囿,托马斯的作品无疑已被定格为永恒的经典。
本书从诗人的自选集中精选了其代表诗作近三百首,所选篇目自1945年至2000年,贯穿其诗歌创作生涯,是对诗人全部诗歌创作全面而浓缩的展示,也为读者步入R.S.托马斯诗歌世界提供了绝佳的指引。
就是这样一本书,让人怀着激动的心情打开,源于对作者的崇拜,又怀着空落的心情合起,因为深陷文字之中难以自拔。 R.S.托马斯,这个广为人知的20世纪英语世界的伟大诗人。 通过诗人的诗句我们能够看到他自身是存在矛盾的,一边渴望着温暖,一边又恐惧着“暴露”在外。了解托马斯的人知晓他本人时一位牧师,我想大概他诗歌的特色与他的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浓厚的宗教特色,内心挣扎的情绪,悲伤的基调以及来自希望和救赎的光。 那些看似哀伤的文字中,透露出来的是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浓浓的情。如此混杂的情绪,就是像是一个漩涡,将人深深的吸入,逐渐的陷入文字中,无法自拔。
一本来自雅众的诗集,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对于一位诗歌爱好者,不容错过的一场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