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花费少,收益大的投资。但是未必人人肯读,人人能读,更非人人会读,所以肯读而不会读,也是无用。所谓会读,就是要懂得读书的方法,无方法的读书,所获的效力甚微。分享7个读书方法,让你告别无效读书。
01顺藤摸瓜读书最好的方式就是顺藤摸瓜,在阅读的过程中,像沿着藤蔓寻找瓜果一样,发现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通过顺藤摸瓜的方式读书,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自己去判断哪些书籍是值得一读的,哪些线索是值得去追寻的。
02知其大意,不求甚解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有的书读起来一知半解,倘若因书里晦涩难懂的部分而放弃阅读,就有可能错过能读得懂的精彩片段。 有的书初读不懂,只能走个过场。随着阅历的丰富,知识的积累,自会融会贯通。你虽知其大意,不求甚解,但你知道一点也比不知道的人要高明。
03读以致用清代的张潮在《幽梦影》中提到:“读书能读不难,能用为难。”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随手翻阅书籍,但是将自己读过的书灵活运用起来就有些困难。如果一个人不能将书中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纵然能称学富五车,也只能博得一个书生的名气,做起事来,还是一个糊涂虫。将读书与思考,做人和做事,这四件事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读书,才能求得真正的知识。
04懂得放弃无论你是因腰封上吸引眼球的文案,还是作家和明星的推荐语而读一本书。倘若读时发现没有预想的精彩,读了几页实在读不下去,你可以选择中途放弃,没必要硬着头皮去读。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完美,而磨灭了你对读书的兴趣。
05 先易后难遇见一本需要读且又晦涩难懂的书时,不妨先阅读与此书相关且通俗易懂的书。当你把这些相关且浅显易懂的书读明白以后,再去读那本难读的书时,就会得心应手了。
06几本共读不用一次只读一本,可以三四本一起读,毕竟明天的阅读情绪和今天的不一样,而且你也不会愿意一整天都读一本书。不要一次读书仅局限于某一种类型的书,你可以选择同时阅读小说,哲学,散文,让大脑换种思路。作家阿来家里到处都是书,他不喜欢一次只阅读一本书。他将家里的书放了好几个地方,将文史哲放在书房,餐桌放的是地方史,沙发旁摆放唐诗,这样就可以每天读不一样的书。
07 读吃力的书读书要有一定的吃力度,如果只读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范围会相对狭窄,容易陷入一种自我循环的舒适区里。如果长期只读喜欢的书,我们的阅读习惯可能会逐渐固化。我们会习惯于某种特定的阅读方式和速度,难以适应其他类型的书籍。我们要勇于尝试不同类型的书籍,如果你平时喜欢读小说,那么不妨试试读一些哲学、历史或者科学类的书籍。阅读是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只有不断挑战自己,去阅读那些吃力的书籍,我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长和提升。
写在最后
大家要从许多他人的读书方法中,酿出新的东西来,也可以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