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希望心滚烫,引黄灌溉上山岗。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田全靠汗水夯……”近日,中宁县大战场农民合唱团成员聚集在大战场镇综合文化站二楼进行紧张的排练。
开嗓、练音、合唱……静谧的村庄在欢快的合乐声中“苏醒”过来。
“大家今天主要的任务是把咱们练习的新歌手势动作跟音乐节拍合上,务必要整齐划一,展示出我们良好的精神面貌。”排练现场,大战场农民合唱团指导老师李震宏向合唱团成员们强调着。
参加合唱团四年来,学乐理、记歌词、学普通话,充实了红宝村村民樊玲芳的业余时间,对于她而言,唱歌是寄托情感的最佳方式之一。
“老师教得好,我们也能学到很多新知识,家人说我自信了,像变了一个人,现在唱歌对我来说和吃饭一样重要。”樊玲芳说。
村民王小萍曾在红宝村经营着一家麻将馆,她感触地说:“虽然不用为吃饭发愁,农民口袋鼓了,脑袋却闲得慌。”王小萍说,生活好了,丈夫却成了“酒罐子”,周边有酒局就去喝,他们没少闹矛盾。
“听说村里组建农民合唱团,我便关了麻将馆报了名,白天跑出租,晚上唱歌,人越来越精神。”王小萍说,在她的影响下丈夫也加入了合唱团,现在迷上了唱歌,在家唱、走路唱,就连喂兔子、喂羊也唱,赶酒局已经成为“过去式”。
记者了解到,在合唱团未建立起来之前,红宝村每年发生大小矛盾纠纷80余起。合唱团成立以后,村民们忙着识字、唱歌,矛盾纠纷下降62%。如今,大战场农民合唱团成为团员们培养兴趣、化解矛盾、聊天交友、共同进步、促进团结、调节情绪、慰藉心理的大舞台。
然而建团之初,指导老师李震宏却没少受质疑。
今年61岁的李震宏是大战场镇家喻户晓的音乐专家,2019年文化下乡,李震宏担任大战场镇红宝村文艺辅导老师。同年3月,一支农民合唱团在李震宏的带领下组建起来了,80多名成员中,50岁以上的就有60多人。
“农民还能建合唱团”“农民会唱歌吗?”面对来自14个行政村合唱团成员的质疑,李震宏左思右想,决定先交朋友,以真心换真情。他转变传统教学方法,改用学猫叫、学婴儿哭、学火车鸣笛的创新方式,教大家练声。利用同声、混声合唱,达到声音和情感的统一。
“有些团员记不住歌词,排练时就用手机录下来。回家再让孩子把歌词写下来,一遍一遍地听旋律,一遍一遍地记歌词。哪怕是70多岁的老人,都能记住歌词,跟上节奏唱。”李震宏说。
从刚开始的不起眼,到后来本色参演电影,大战场农民合唱团的60位成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以文化为中心的努力,总会被看见”。
2020年7月29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用3分34秒的时间,报道了大战场农民合唱团的事迹。从“后进村”到上“央视”,大战场镇红宝村以“合唱”为媒,彻彻底底“火出了圈”。
4年间,合唱团通过演唱原创歌曲《山川共济》《宁夏人最念党的恩》《红彤彤的日子》《家乡的枸杞熟了》等,多层次诠释黄河的哺育、党和政府的恩情、精神上的归属,将黄河大气磅礴、辽阔深邃的气势融入歌声。大家以感恩之心唱出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现实意义,以新时代农民的澎湃乡音,唱响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谈到下一步打算,合唱团成员们高兴地说:“我们合唱团也有大梦想。中央电视台我们上了,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唱到国家大剧院去,让全国人民听听我们新时代农民的‘好声音’!”全媒体记者 谭勋泽 梁旭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