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远离非法集资 > 图片
防范非法集资|警惕以旅游之名实施的非法集资骗局
时间:2023-03-01  来源:长沙打非专线
  随着旅游市场逐渐升温,一些不法旅游服务机构用“免费”旅游、储值投资、消费返利等方式诱骗消费者,非法吸收资金。在此提醒公众,在计划出游的同时,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被“新型”旅游项目和服务迷惑,特别是中老年群体,更要提高警惕,以防上当受骗。
1.jpg
  旅游领域非法金融活动主要表现形式
  1会员卡游
  以成为会员等名义吸收资金,承诺消费者缴纳会费后可享受免费旅游或低成本旅游,并定期给予分红。
  这种会员卡经营模式存在很高的资金安全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极易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2
  投资项目游
  以投资、加盟、入股旅游项目等名义,邀请社会人员尤其是老年人外出旅游考察所谓的项目,骗取其信任,与投资人签订合作协议书,宣称约定协议到期后返还投资人本金并获得高收益,鼓动消费者投资。
  比如,福建省某旅游开发公司以扩大产业为由,通过发放礼品、召开产品推介会等方式宣传,以投资旅游项目可获得月息2%的高额返利为诱饵,非法吸收资金1400余万元。
  3
  预付款游
  以售卖“旅游套餐”预付款产品的名义,以“低价游”为噱头收取用户预付款,以廉价产品吸引消费者。
  比如,有旅行社销售旅游套餐产品,以“先交钱再旅游”预付款经营模式,承诺消费者若在一条旅游路线结束后的6个月内选择不继续游玩,旅行社可高价回购剩余路线并退款,这种行为已经超出了旅行社的正常业务范围。
  4
  出境保证金游
  以出境游保证金为幌子,收取高额押金、保证金等,提供旅游产品,并承诺给付高息。
  比如,北京某国际旅行社以“出境游交付保证金享低价团费”为卖点,宣称消费者若不要求退还出境游保证金,每半年将获得10%的返利,可当作旅游团费使用,吸引不少人缴纳了高额保证金,但最终旅行社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还。
  近年来,非法金融活动手段不断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突出的特点还是以高额返利来吸引投资者,社会公众应理性分析投资收益的可能性,不可盲目追求高收益。
  我国《关于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维护游客合法权益的通知》明确禁止旅行社一次性收取两条及两条以上旅游线路的旅游费用,严厉打击预付卡违规经营行为。
  无论是旅游套餐产品,还是售卖旅游预付卡,这类旅游产品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社会公众要提高警惕,审慎选择,避免上当。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宁夏回族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工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自治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泾源:白云浮动山水间
    泾源:白云浮动山水间
    早春至 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大雁归来
    早春至 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大雁归
    宁夏人物
  •  工程师杜银学:助力“铸造强国梦
  •  马慧娟代表——走村入户 探访民生
  •  王东新:履职映初心 服务暖民心
  •  “枸杞姑娘”陈晓燕
  •  盐池县95后“新农人”当起致富“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