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街之声——“金融街发布”成果专场发布现场,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24年度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银行业经营规模稳步增长,信贷投放节奏逐步均衡,全年资产扩表总体平稳。然而,低息差环境也持续考验银行业经营韧性。
《报告》建议,未来,商业银行应借鉴国际国内应对经验,从提升资产收益、降低负债成本、增加非息贡献、优化定价管理等方面综合发力,推动稳息差、增收入。具体包括:聚焦新质生产力和“五篇大文章”领域,优化客群结构,提升资产收益;做大客群拓负债,以交易结算资金获取为核心,发力低成本负债业务;强化平台思维,拓展大财富管理业务,提升非息收入贡献;加强精细化定价管理,全流程提升基层一线价格管控水平;搭场景、建生态,持之以恒夯客群、锁存款、降成本、提收益。
《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银行业经营规模稳步增长,信贷投放节奏逐步均衡,全年资产扩表总体平稳,对稳固经济运行起到重要作用。
截至202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总负债分别达到417.29万亿元、383.1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10.1%。
资产业务结构方面,2023年制造业中长期、普惠小微、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速均高于贷款总量增速。同时,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持续下降,2023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8%,较上年下降29个基点。住户消费贷款增速回升,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保持较快增速,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票据业务产品模式创新持续推进,票据业务规模同比增长,票据融资成本持续下行。
负债业务方面,2023年,银行业存款规模保持增长,住户存款占比提升,对公存款稳中向好。截至2023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89.91万亿元,同比增长9.6%。住户活期存款余额同比增加0.58万亿元,增长1.49%;住户定期及其他存款余额同比增加16.09万亿元,增长19.53%,占比提升3.45个百分点至71.41%;上市商业银行平均存款成本为2.13%,同比小幅回升2个基点。2023年存款定期化程度加深,存款增量的97%来自定期存款,成本刚性特征明显。
在银行业风险方面,《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银行业有效应对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资产质量方面,2023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9%,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资产质量保持稳定,风险抵补能力充足,整体风险可控。从业务类型看,零售贷款资产质量下行压力较对公贷款更加明显。从区域表现看,多数省市银行不良贷款率继续下行,但个别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省市不良率有所反弹。
2024年,随着金融风险防控政策不断完善,银行业进一步做实资产分类,推动风险防范指标多元化、精细化,提升不良资产识别能力,大力度、多渠道持续推动不良资产处置盘活,不断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稳妥有序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强化新兴风险管理,进一步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34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56%,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为2016年以来新低;拨备覆盖率209.32%,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面对内外部环境深刻变化,银行业面临诸多挑战。《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呈快速收窄态势,降至历史低位,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