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科2024年度工作总结
严守红线保安全 紧盯落实抓质量以高水平安全、质量保障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2024年,质量安全科在中心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一以贯之“落实+干”,面对异常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精心布局,靶向施策,多措并举,织密工程建设安全质量防护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守牢安全底线,严控质量关口,为中心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一、政治铸魂,党建领航谋全局
(一)夯基筑垒,以理论武装点亮思想灯塔。充分利用党员大会集中学习、交流研讨及主题党日等多种形式,为党员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让党的先进理论成果走深走实、深入人心。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全年累计组织12次政治理论学习,期间开展8次交流研讨,党员同志踊跃分享心得,凝练出20篇感悟篇章。
(二)固本培元,以扎实党建夯实战斗堡垒。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为党组织的有序运行与党员成长搭建稳固平台。围绕党支部2024年度工作计划,全年召开支委会15次、党员大会6次、主题党日12次,支部党员讲党课4次。党员发展工作严谨规范,着重培养1名预备党员,督促列席支部学习,定期汇报,确保思想入党、行动对标。组织生活会严肃认真,会前谈心谈话广纳意见建议,会议直面问题,会后针对问题列清单、明措施,支部与党员逐一整改,以党建为业务发展聚力赋能。
(三)砥砺奋进,以责任担当锻造过硬队伍。精心培育“做质安卫士 建优质工程”党支部品牌,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科室荣获全区水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人荣获全区水利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为全体成员树立了榜样;1人在组织的培养与个人的努力下,顺利转正副科级干部;3人通过自身的专业钻研和不懈努力,成功晋升为中级工程师;6人主动深入贺兰山东麓防洪、黄河河道治理、红寺堡改造、七星渠改造和固海建设项目施工一线,以干代训,不仅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贡献了积极力量,还在实践中锻炼了自身能力,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文化活动与知识竞赛中,团队成员也展现出了非凡实力。1人荣获水利厅“声音里的经典”职工诵读演说比赛三等奖;1人在中心“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暨声音里的经典”主题演讲比赛中拔得头筹,荣获一等奖;3人组成的团队荣获主题教育安全生产知识竞赛一等奖。
(四)警钟长鸣,以严明党纪匡正清廉政风。专题学习研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通过深入的思想交流,让党纪党规深入人心;开展纪律党课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用生动案例、深刻剖析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签订廉政承诺书,进一步压实廉洁责任,筑牢思想防线。聚焦问题查摆,狠抓整改落实。严格落实中心党委要求,精细梳理科室与支部廉政风险点及“四风”问题,制定针对性强的问题清单,逐项分析根源,找准症结,精准施策,立行立改,确保问题逐一销号。尤其注重规范关键岗位党员干部行为,对项目管理关键岗位党员采取集体廉政谈话与个别提醒谈话相结合的方式,常提醒、多警示,督促牢守纪律规矩红线,坚决将贪腐隐患扼杀在萌芽。
二务实奋进,质安齐抓促提升
(一)深耕安全生产管理,筑牢安全堤坝,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
一是秉持安全理念,贯彻上级部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剖析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明察暗访反馈问题,研读近年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报告,以及各类法律法规,全方位强化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全年召开5次安全生产会议,议题涵盖精神传达、形势分析、任务部署等,快速且精准地传达30余份上级安全生产文件。制定印发22份安全生产专项文件,《建设中心2024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要点》明确年度任务重心,《建设中心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工作实施方案》细化风险管控办法,保障安全生产工作有规划、检查有计划,扎实有序推进。
二是创新赋能培训,领航安全管理。通过多元培训方式,如邀请专家现场授课、组织现场实操演练,以及借助远程视频教学,累计开展16场次安全教育培训。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围绕安全意识提升、强化责任落实、风险精细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六项机制”落地、应急预案优化、事故案例剖析等重点领域,赋能项目管理、施工、监理、第三方等各环节2000余参培人员。有效提升全员安全生产认知与管理水准,大力增强全员应急处理能力,为项目平稳推进筑牢坚实基础。
三是攻坚三年行动,夯实六项机制。制定印发三年行动和“六项机制”工作方案,逐级细化任务清单,中心全员及参建单位层层签订186份安全责任书,明确各方责任,强化源头担当;足额投入安全生产费用,邀请水利部及行业安全生产专家开展教育培训,为职工配备劳保用品,全方位夯实安全根基。年度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6次,513人次参与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等文件宣贯,提升全员安全认知;中心领导班子带头,全员深入施工一线,借助专家“外脑”,对中心建设项目“拉网滚动式”督查,提升施工现场本质安全水平。隐患排查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重点,全面排查责任机制、培训教育、方案落实、防护措施、应急防范、风险管控、标化现场等方面,保障建设项目安全稳定。对动态发现的问题隐患执行“查、改、督、销”闭环管理,严格标准,加快进度,确保整改无死角;对已整改问题不定期“回头看”,多轮次排查185个施工标段,8363项隐患全部整改到位。
四是聚力安全活动,营造安全氛围。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着力在强化施工一线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上下功夫,切实筑牢安全生产屏障。制定并印发《建设中心202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组织启动仪式,全员观看《生命通道》安全教育视频,强化危机意识;在贺兰山东麓防洪和黄河宁夏段治理两大施工现场开展安全生产咨询日,发放安全生产宣传册150余份,各施工现场悬挂宣传横幅200余条;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与参建人员参加“水安将军”竞赛,参与人数与总得分双创历史新高,入围全国百强;全员“六项机制”网络答题合格,助力水利厅排名全国第一;同时,开展“六项机制”宣教2次,应急救援演练各8次,联合主题党日、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各1次,丰富安全实践。此外,以“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为主题开展消防宣传月活动,举办全员消防安全培训1次,全方位提升人员应急能力。
(二)始终坚持质量为先理念,全过程、全方位筑牢工程质量根基。
一是持续推动质量提升工作向纵深迈进,为水利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赋能,全力拔高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准。一方面,精心制定并印发质量提升工作实施方案,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锚定方向;另一方面,组织中心及参建人员超2000余人深入学习《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等5项质量文件精神,在内部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让质量意识深入人心。同时,强化质量终身责任落实,于185个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置质量终身制责任公示牌,督促各参建单位项目负责人郑重签订186份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中心与各参建单位逐一签订185份质量目标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此外,对照质量普遍性问题专项整治清单,对中心负责的7项在建项目185个施工标段开展2轮严格的质量督导检查,配合项目组对存在问题较多、整改不彻底的参建单位负责人予以约谈提醒。累计深挖细查问题352项,并实现100%整改闭环,确保问题不遗留、工程无隐患。
二是踊跃开展质量提升三年行动,以《通病手册》为核心管控手段,推行质量控制网格化与清单式精细管理模式,全面把控工程质量。着重做好勘测设计成果的专家审查把关、施工前的精准规范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的全程实时监控,对工程实体和外观质量双重严格把控,聚焦施工重点部位与关键环节,针对不同项目特点,细致梳理质量控制重难点,“量体裁衣”制定专项质量管控措施。
三是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月”活动落地生根,不断压实参建各方质量责任。开展项目全覆盖式质量主题宣传,在185个施工标段显著位置悬挂500余条质量宣传条幅,持续深化全员质量意识。勇于创新活动形式,积极搭建沟通交流凭条,组织各项目组、各施工单位互观互检、实地观摩、深入交流。借助分享先进施工技术与卓越管理经验契机,携手共进,助推水利工程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四是圆满完成自治区“西夏杯”优质工程申报工作,盐环更新改造3泵站、8泵站凭借过硬的工程质量成功入围复审阶段。
(三)始终推进项目验收为目标,定计划,重举措,加快工程验收步伐。
秉持工程建设与验收同步推进的理念,直面历史遗留验收难题,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力促自治区重点水利工程加速建设、高标准验收、及早交付使用。科室精细化分工,逐个项目精准指定责任人,量身定制验收计划,明确各专项验收关键时间节点。同时,择优选取专业档案整编及竣工验收服务机构,稳步推进验收工作。盐环定扬黄工程宋新庄煤矿开采区马二支渠改线工程、陕甘宁盐环定扬黄续建宁夏专用工程圆满完成竣工验收;盐环定扬黄更新改造工程、现代化灌区2019年惠农渠节水改造工程进入竣工验收自查准备阶段;西干渠改造项目及红寺堡扬水一至五干渠更新改造工程顺利通过档案预验收;固扩、固海、秦汉渠灌域等工程共计34个单位工程成功通过验收。在此过程中,着重强化法人验收的过程指导和监督,实时给与专业指导,督促各项目积极落实已完工分部工程验收工作,全方位保障工程验收流程的顺畅。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工作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短板与不足。一方面,履行项目质量安全监督职责无论在专业素养、人员数量,还是监管技术手段都存在局限,难以全方位、深层次地对项目质量安全进行把控;另一方面,运用信息化、自动化手段开展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待提高,工作质效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存在差距;其次,竣工验收工作面临资料整理耗时、协调各方难度大等突出问题,推进速度不尽人意。
三、工作亮点
(一)靶向发力,“清单制”管理,全年生产安全“零”事故。鉴于中心在建项目、参建单位与施工标段繁多的工程实际,紧扣“零安全事故”目标,深度践行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精心编制下发包括《建设中心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安全管理职责清单(试行)》《建设中心创建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实施细则(试行)》等在内的4项清单,厘清各方责任,规范标准化工地建设标准;根据工程建设各阶段突出问题“对症下药”开展16次大规模安全生产培训,覆盖2000余人次,培训规模空前;同时高频次排查安全生产与事故隐患,累计排查908组次,下发整改通知135份,排查次数创历史新高,为精准防控风险、确保全年无生产安全事故提供有力支撑。
(二)创新驱动,“首件认可”+“举牌验收”,双管齐下保质量。贺兰山东麓防洪工程涵盖11个监理标段、90个施工标段,参建各方管理与技术水平差异较大,指导项目组开展模袋混凝土、灌砌石、格宾砌护等10处试验段,以此统一质量评判标准;同时,借助现场实操、视频影像、实物展示等多元手段,直观呈现关键部位、工序的施工技术要求,促使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与技术水平双提升,打造过硬施工质量。在红寺堡改造项目中,针对262个重要隐蔽及关键部位,实行“法人、勘察、设计、监理、施工、运管”六方举牌验收制度,既严格把控质量关口,又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三)互鉴共进,观摩交流,点燃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引擎。积极探索创新,组织各项目组、施工单位常态化开展互查、观摩与交流活动,共享先进施工技术与管理经验。黄河项目组牵头,组织平罗县水务局及相关监理、施工单位跨越区域界限,赴银川片区施工现场观摩学习,围绕精准开挖、高效进占、科学抛投等关键技术深度研讨;贺兰山东麓项目组组织各片区监理及施工单位前往永宁治理区模袋施工现场开展现场观摩交流;红寺堡、七星渠、固海(五期)、固海(六期)和固扩项目组聚焦原材料源头控制、混凝土质量控制等核心技术要点互动探讨;红寺堡项目组在施工6标段渡槽槽壳预制厂举办“质量月”专题活动,各参建单位就渡槽槽壳预制施工工艺畅所欲言、交流互鉴。
四、2025年工作打算
(一)深化清单管理,压实主体责任。持续完善清单制,依据法规更新、实践反馈,对质量安全责任、风险防控等清单精细梳理优化,尤其项目法人安全生产管理资料清单、项目管理人员现场履责清单等,以责任压实推动质量安全管理行稳致远。
(二)创新工作举措,助力项目稳步推进。面对中心艰巨的建设任务,积极探索多元监管路径。一方面,自主检查结合“外脑”助力,在关键时段、重要节点与特殊部位,邀请资深专家深度参与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另一方面,科技赋能,落实线上线下监管同步。借助建管平台,打破时空壁垒,实时掌控施工动态,全方位提升监管效能。同时,积极探索前沿科技赋能路径,引入数字人技术,替代传统交底及承诺方式,全方位筑牢项目建设质量安全防线。
(三)聚力竣工验收,加速项目闭环。立足项目特点,精心绘制验收“路线图”,明确各环节验收节点,责任到人,为竣工验收按下“加速键”。与此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与频度,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督促项目组按时开展各节点验收工作,保障项目建设与验收同步推进,让项目成果尽快落地转化。
新岁序开,共赴新程。2025年,质量安全科定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扎实过硬的作风、精准有力的举措,真抓实干、务实求效,全力保障水利工程建设迈向新高度,铸就新荣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