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监局近期发布的《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规定:儿童化妆品标签不得标注“食品级”“可食用”等词语或者与食品有关图案。在此提醒消费者,“食品级”化妆品是对消费者的误导,您可别交这份“智商税”。
不存在“食品级”化妆品
有些化妆品生产企业在生产化妆品过程中使用了某些可用于生产“食品”的原料。于是,有商家就借机称这样的化妆品为“食品级”化妆品,以标榜其销售的化妆品更安全,特别容易误导关注孩子健康的家长们,以为用这样的化妆品给儿童使用更安全,即使孩子不小心吃了都没风险。
而事实上,化妆品和食品是两种不同类别的产品,依据不同的法规规定,适用不同的产品标准、原料要求、生产条件等,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食品级”化妆品。
化妆品的安全性跟“可食用”没关系
记者了解到,评价化妆品是否安全,需要评估它的原料安全性,同时还需要评估它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使用方式、贮存条件等。化妆品的安全性与它是否“可食用”没关系。
一些商家即使使用了某些可用于生产“食品”的原料来生产化妆品,也并不代表生产出来的化妆品是安全的。对于未收录在《化妆品已使用原料目录》中的“食品”原料添加至化妆品里,还需对其对皮肤刺激性、致敏性、光毒性、光敏性等进行毒理学评估,经全面评估认为安全的,并经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新原料注册或者备案后,方可作为化妆品原料使用。此外,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一些可食用或者在食品中广泛存在的物质被收录为化妆品禁用原料,禁止添加在化妆品中,比如:魔芋、维生素K-1等。
因此,误食化妆品是存在安全风险的。且化妆品的标签宣称“食品级”“可食用”等,有违化妆品标签管理法规规定。 (白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