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消费 > 生活消费焦点
长城内外 景色妖娆
时间:2022-09-19  来源:银川晚报
  红山堡俯瞰。高强摄
  明长城墩台。记者刘旭卓摄
  航拍无人机在高空俯瞰水洞沟景区时,这片区域内三位一体的军事防御体系跃入眼帘。水洞沟北边的长城、红山堡、藏兵洞的绝妙组合,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这种军事防御体系,在整个长城沿线也是绝无仅有的。
  别有洞天的藏兵洞
  水洞沟千沟万壑的特点,对于军事防御十分有利,沿着水洞沟大峡谷前行时,两边是突兀的山崖,只能看见头顶上方的一道蓝天,一种压迫感袭来,在这样的沟壑中,修建有藏兵洞,连通着红山堡。
  今年65岁的杨学礼是当地横山村人,说起藏兵洞,他有很多回忆。“我七八岁的时候,就知道这个藏兵洞了,当时村里大孩子带着我们进去的。”杨学礼笑着说,过去别说藏兵洞了,整个水洞沟景区都是荒凉的,白天可以约上小伙伴去长城边,或者红山堡玩玩,晚上就不一样了,哪都不敢去了,尤其是藏兵洞,小时候有一次夜里跟着伙伴往里走了100米左右,“里边特别黑,而且特别窄,只能一个人过,小时候胆子小,特别紧张。”
  2006年开始,宁夏文物考古所对藏兵洞进行了保护性清理、疏通。目前,供参观游览的藏兵洞长度是1200米,清理面积约4000平方米,但这并不是全部。据考察,大峡谷南北两侧崖壁的藏兵洞总长度约在3公里左右,尚待进一步清理。就目前已清理出的部分,人们对洞壁及已坍塌的洞顶,均采取了保护性措施进行了加固。
  清理保护后的藏兵洞,杨学礼也进去过几次,他这才知道,原来当年那个大人用来吓唬孩子的地方,竟然“别有洞天”,里边有坑道、议事厅、居室、储藏室、兵器库……“特别佩服古人的智慧”,杨学礼笑着说,家的旁边有这些遗址,也让人很是自豪。
  戍边要地红山堡
  藏兵洞一头连着大峡谷,一头连着驻军城堡,从藏兵洞也可以通到长城下。这座城堡,就是红山堡,过去也曾叫做横山堡。
  灵武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刘宏安介绍说,红山堡为明代一军事屯兵城堡,是明长城沿线军事防御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北靠明长城,南接银古路,东临宁蒙前旗路,西连水洞沟大峡谷。
  红山堡修建于明朝正德十六年,即公元1521年,由宁夏都指挥使史镛修筑,因夯筑城墙的土色呈红色而冠其名,城堡基本为一正方形,由黄土夯筑而成,部分墙体施以青砖,城址为长方形,东西长310米、南北宽287米、墙高8米。东城墙上,有一道面东而开的城门,外有瓮城,瓮城为正方形,城墙长约90米,因体量较小,使城墙看起来更加高大、纵深;南侧城墙有一道城门向南而开,城门洞以古色青砖拱砌,格外坚实而沧桑。
  站在红山堡城门处遥望,视野开阔,北边的明长城一眼望穿。据史书记载,红山堡在明代辖领烽堠八处,分别为:窑儿墩、永隆墩、镇虏墩、红山儿墩、安边墩、马鞍山墩、出水墩、大窎墩。如今站在红山堡,依然能清晰看到墩台,遥想当年烽火战乱之时,八墩应该更为清楚,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足见水洞沟处的军事战略地位。明时,在此驻军251名,操守官一员,守堡官一员。清代设把总领兵百余,由横城营分防清水营和红山营。由于沿边大道的开发,在红山堡又设立驿道,置快马18匹,驿夫10名,足见其在戍边中的重要地位。
  严密的长城防御体系
  如此严密的防御工事,足见此地的重要。如今登上长城观景台北望,一眼便能看到战略要地的关键所在。长城之外,是一片平坦开阔之地。
  刘宏安介绍说,平坦开阔之地,便有利于昔日蒙古骑兵远距离冲锋,因此明代才筑长城作为防御工事。明朝时期,北部边境久不太平。鞑靼、瓦剌贵族经常率兵南下,到中原地区掠夺人口、财物、牲畜,骚扰百姓,杀伤边民。一旦得手,他们就立即撤回。然后,又伺机再动。由于他们经常在草盛马肥、粮熟秋收之际入寇,中原王朝不得不于此时调集军队保边护民、保护秋收。这一军事行动,也就称之为“防秋”。“防秋”耗去了中原历代政权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筑军事设施,是必不可少的。
  明代,在长城沿线的防御是70里建一城、30里修一堡。城堡之间,根据军事需要还要修建小城堡——“城障”。在明代,自横城至延绥就建有21座“城障”。在长城内侧,每隔5里还要修筑一座黄土夯筑的烽火台。与“藏兵洞”结成“攻守同盟”的红山堡,就是一个“城障”,它也是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有了它,又有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藏兵洞”与之配合,这才使得鞑靼、瓦剌军队多次入侵中原都无法从这里入境。
  时过境迁,昔日气势恢宏的长城、红山堡,已现残垣断壁,烽火熄灭已久的水洞沟,已成为熙熙攘攘的旅游景区。站在长城观景台北望,就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地界了,一片苍翠茂密的草地向远方铺展,向南望去,水洞沟峡谷内,流淌的小溪旁芦苇青青。长城内外,景色同样妖娆。  记者刘旭卓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宁夏回族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工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自治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银川的秋
    银川的秋
    生态修复让典农河更靓丽
    生态修复让典农河更靓丽
    宁夏人物
  •  吴楠:当起领头雁助力乡村振兴
  •  非遗传承人郝延强: 赋予贺兰石灵
  •  非凡十年 成长|杜多利:见证水管
  •  刘世友:文物保护永远在路上
  •  寇启芳带领宁夏滩羊种业走向全国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