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彭阳县新集乡姚河村借着全县红色堡垒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东风,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致富路越走越宽。
12月9日,无人机飞过姚河村海子塬设施农业园区,显示屏上,一排排日光温棚整齐排列,在阳光照射下格外耀眼。“2014年,园区流转土地1850亩,建了608栋大棚。种植的蔬菜不仅满足了本地市场需求,还销往西安、兰州等地,销路畅通。”姚河村党支部书记谈志录介绍,每年3月份开始,来园区务工的村民超过300人,每天出售的蔬菜过百吨。
产业发展不断推进,由于100多栋棚没有及时维修,出现后墙坍塌等问题,阻碍了产业发展,村“两委”想给村民集中维修,却苦于资金短缺,迟迟没能实施。新集村村民许鸿福在园区种植大棚蔬菜多年,他很看好蔬菜产业发展。“最多时,我种过40栋大棚,效益挺好的,毛收入过百万元。”但大棚出现的保温性能变差等问题,让许鸿福头疼不已,“前年冬天一场雪,大棚里辣椒受冻,减产严重;去年,我只种了16棚辣椒,不敢再扩大规模,生怕再受冻减产。”
近年来,彭阳县以打造蔬菜产业为核心,推动县域内连片种植、规模发展,推动形成日光温室种植、塑料大棚种植、露地种植等生产模式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在新集乡姚河村、沟口村、白草洼村和上马洼村,红河镇宽坪村和什字村,实施了总投资4858万元的红色堡垒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项目。“项目实施后,在海子塬拆除144栋旧棚,在原有基础上新建74栋土墙体钢架结构日光温室;维修改造新集乡姚河村海子塬和红河镇宽坪村516栋日光温室等,进一步助推设施蔬菜提档升级。”彭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宏璋说。目前,新建项目进度已完成95%,维修改造的旧棚已交付村民使用。
新建大棚增强了许鸿福发展的信心,他这次租了18栋大棚。这些天,他推着小型打田机在大棚内来回穿梭,并叮嘱务工人员做好压水管等工作。“再过十多天就要开始种了,苗子已经预订好了,但目前才完成5栋大棚的起垄、压水管等工作,得加班加点干起来。”许鸿福说。维修改造后的大棚装上了崭新的棚架、棚膜、棉被,许鸿福觉得只要技术到位,效益一定会很好。记者 余亚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