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已至,凉意正浓,走进中宁县鸣沙镇五道渠村辣椒大棚,一垄垄辣椒植株郁郁葱葱、长势旺盛,密密麻麻的辣椒挂满枝头,甚是喜人。农户们穿梭“辣椒海”中,熟练地进行挑选、采摘,将丰收的喜悦装入筐中。
“这10棚辣椒是9月20日前后完成栽植的,目前部分已出椒,主要供应给当地超市,每天采摘供货在500公斤左右,预计12月下旬可全面上市。”五道渠村党支部书记布建新说。
记者了解到,2020年五道渠村积极争取农业观光示范园扶贫项目资金150余万元,建成10座日光温室大棚。建成初期,村上以租赁方式,将10座大棚承包给第三方公司进行花卉种植,由于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低下,没能及时兑现当地33户建档立卡户的效益分红。今年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该村将大棚集中收回,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自主运营,积极探索“订单农业”,构建起村、企、农利益联结机制,以辣椒、西红柿、黄瓜种植为主,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农增收。
“为了发挥好联农带农效应,种植大棚内用工全部选用村里的监测户、低保户和脱贫户,每天固定用工在10人左右,截至目前已发放劳务支出费用10万元以上。”布建新说,为避免市场行情不稳定的问题,五道渠村多方调研,积极开拓市场,与中卫鸿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销售协议,发展“订单农业”,为辣椒销售锁上“一道保险”。
“从9月开始,我就在大棚里干打板、栽植、打叉、磨芽、除草等农活,每天工资130元至150元。村上专门照顾我们这些脱贫户、监测户和低保户,让我们在大棚里成了‘上班族’。不仅有稳定收入,而且家门口干活还能照顾家庭。”五道渠村村民郭玉琴说,每天有10多人在大棚里干活,而且工资日结,大家奔好日子的信心越来越足。
据了解,今年五道渠村将从2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监测户、脱贫户群众分红,另外拿出一部分用于投资“爱心食堂”,让村民共享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全媒体记者 谭勋泽 梁旭强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