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园区 > 市县园区焦点
彭阳县:小小“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大产业
时间:2023-12-12  来源:新消息报
  提纯、灌装、封盖、贴标、打包……12月3日,在宁夏北国蜜语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蜂蜜的清香在车间弥漫。一楼展厅内,蜂蜜产品琳琅满目。
  彭阳县是全国造林绿化示范县,蜜源丰富,且蜂蜜自然成熟度高、水分低、密度大。当地拥有刺槐、柠条、紫花苜蓿等丰富的蜜源植物,“天然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养蜂产业,退伍军人杨志君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他发起成立宁夏北国蜜语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了养蜂创业之路。
  “合作社缺少蜂蜜灌装设备,长期通过手动和半自动装置进行灌装,效率低下,计量也不够准确。”杨志君说,“土特产要想有大发展,就必须走产业化的路子。”他先后多次去福建、山西等地考察自动化灌装设备,但苦于缺少技术和资金支持,杨志君和他的“甜蜜事业”面临提档升级的困境。
  就在此时,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中心与彭阳县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对接、深入调研,对区域内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摸底,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择优选择宁夏北国蜜语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参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贷款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示范项目实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投入150万元,支持引进国内先进的蜂蜜自动化生产线,有效解决了合作社发展难题。“我们手动脱蜜灌装一小时只能装十多瓶,用自动灌装机一小时可灌装100瓶,效率提升了10倍。”杨志君说,“在国际农发基金贷款项目的支持下,蜂蜜生产规模由原来年产30吨提升到现在的200吨左右。”
  “除去成本,一箱蜜蜂的纯利润在700元左右。目前,合作社36户社员带动84户蜂农,养殖量达到3000多群,户均增收过万元。”杨志君欣喜地说。踏着乡村振兴的步伐,合作社借助资源、技术、市场优势,先后开发出王浆、花粉、面膜等深加工产品,提高了蜂蜜附加值,推动了产业链延伸,实现了蜂蜜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迈进。
  “国际农发基金贷款项目支持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价值链延伸和合作社发展能力提升,通过项目资金与农民合作社、农户折股量化关联,切实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宁夏农业综合开发中心主任陈亮介绍。目前,宁夏北国蜜语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科学化养殖、标准化加工、产业化经营,已让“土特产”变身农民增收“大产业”。今年,彭阳县蜜蜂养殖户达到728户,预计总产量400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王思成)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 做好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宁夏首次记录红腹灰雀
    宁夏首次记录红腹灰雀
    惠农:霞映贺兰生粉黛 鸟跃天地竞自由
    惠农:霞映贺兰生粉黛 鸟跃天地竞
    宁夏人物
  •  责任奉献宁夏山川 智慧温暖塞上百
  •  治沙英雄 王有德的“二次创业”
  •  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
  •  兴业银行银川宝湖天下社区支行理
  •  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