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大棚种植主要以散种为主,没有规模、缺乏市场竞争力,效益也不是很好。”谈起昔日大棚,中宁县新堡镇创业村党支部副书记张会娣直摇头。
4月25日,记者驱车来到新堡镇经济联合社休闲采摘观光基地,孩子的嬉闹声和农耕机器声交相辉映。
“门口有产业,挣钱也有路子。”“不仅能挣钱还能照看家里,好得很。”……谈起产业,群众纷纷打开了话匣子。过去,创业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为解决发展窘境,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2018年,镇村两级商议在创业村建立了设施农业基地,先期建设了6座温室大棚,春夏时节种植中药材、蔬菜等,冬季出租给外地技术人员种植草莓,村上从中收取承包费。
“我村临近城边,土地又适合种植草莓和蔬菜,在做了建设温棚的决定后就开始搭棚。最初搭建了6座大棚,后来扩大到16座,发展大棚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也提振了信心。”创业村党支部书记王海春说。
2019年,创业村在搭建16座温棚基础上,加入新堡镇风塘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其他10个村产业联营,大力打造以设施农业为基础集休闲、娱乐、采摘、垂钓为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
“我们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采用统一流转、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方式建设新堡镇特色农业观光产业园,现经营大棚60个。”张会娣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创业村积极创新思路,从村级经济基础、区位特点、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利用集体资源,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效益。并围绕壮大村集体帮扶政策大力发展种植业、设施农业等,让集体经济由单一型向复合型方向发展。
“我们在现有温棚基础上,以自种和对外租赁方式,提升农副产品收益率,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在原有土地500亩的基础上,规模化种植原粮和经济作物,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王海春说。
有了集体经济收入,更要用好。创业村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在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的同时,积极与番茄加工企业合作,发展订单种植,帮助农民就近就业增收。
“2022年,我们探索村企合作模式与宁夏夏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种植34亩露天小番茄,由企业提供技术、种苗,我们负责种植。”王海春说,他们全年向务工人员发放工资达到120万元,村集体收入30万元。
2023年,创业村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从34亩扩大到70亩。同时,紧跟全县全域旅游创建步伐,不断挖掘、开发农旅融合潜力,通过举办健身跑、采摘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旅节庆活动,引进芊慕时光户外营地,打造集露天烧烤、儿童游乐场等基础设施和抖音直播宣传等一体的文旅综合体,激发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吸引了一批批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娱乐。
为提高产业增收率,今年,创业村与夏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壹起嗨番”村企联营示范园,尝试发展口感番茄类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针对新堡镇辖区的村集体经济实际,我们在创业村种了6棚新型口感番茄,由村集体出棚,企业出人、技术、品种,通过引进新品种以及新的运行模式,让大家共同经营、共同种植、共同探索,达到村企联建的方式,带动全镇农旅融合绿色发展新业态。”宁夏壹起嗨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彭宝君说。全媒体记者 梁旭强 谭勋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