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绿,鱼儿美,众人乐。初夏时节,走进平罗县通伏乡新丰村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只见稻田连绵、稻苗葱郁,稻下一条条鱼儿来回穿梭,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新丰村利用盐碱地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绿色发展全产业链生产模式,探索出了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的农业绿色发展新路。
“我们将传统的‘种稻洗盐’与‘盐碱地养鱼’的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相结合,建立稻渔共生综合种养模式。”平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水稻为鱼类遮阴,提供氧气和有机物质,鱼类为稻田除草增肥、吞食害虫,维持系统自身循环,保持生态平衡,增加系统生物多样性,形成稻渔共生系统。
近年来,平罗县推广水稻全产业链绿色技术,促进稻米产业提质增效。通过推广盐碱地农艺改良、良种良法配套、化肥减量、适期收获健康贮存、渔业健康养殖等技术和模式,集成示范“优质高产品种+精量穴播+种子包衣+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水稻病虫草害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适时收获”绿色技术措施,辐射带动该村种植优质水稻11920亩,每亩年产量约600公斤,实现了水稻全产业链绿色发展。
新丰村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价值转化溢价增效。通过建工厂,延长产业链条,建成大米加工厂360平方米、标准化储粮仓3座,年生产优质大米1800余吨。注册新丰村大米品牌,打造新丰村富硒大米电商工作室,打响新丰村金稻香大米“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年销售量达600余吨,累计销售额300余万元。
“农旅融合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是实现产业融合的新手段。我们村将‘稻+鱼’生态种养示范区引入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元素,打造全时性稻米农耕体验园。”新丰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村里建立“村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新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建设新丰村优质水稻种植园区和稻米加工基地,引导63户农户自愿入社耕地1020亩,带动20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增收。
“稻在田里长,鱼在水中戏”的立体种养模式铺开后,新丰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稻”路走出了好前景。记者 张红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