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午后,汽车行驶在原州区彭堡镇平整的乡道上,上百栋现代化蔬菜大棚、随风摆动的青色麦田依次从眼前掠过,约10分钟,就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吴磨村柳林庄园。
走进古朴别致的庄园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葱茏苍翠的柳林,一顶顶白色露营帐篷点缀其间。游客们或在林间步道散步,或三五成群在露天烧烤区谈笑风生,陶醉于自然美景中。
“别看现在这些柳树长得又密又好,以前可不是这样的。”柳林庄园负责人王小同娓娓道来,1993年,他的父亲流转了这片近300亩的盐碱滩,挖排碱沟、打井……经过近5年的改造,这片“不毛地”长出绿油油的庄稼。
“活过来”的盐碱地给父亲和村民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王小同后来发展休闲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7年,告别了军营的王小同经历了一段迷茫和困顿的时期,开始和大多数山区青年一样,靠四处打零工为生。
2012年前后,全国各地都在退耕还林,拉动苗木生产需求,见过一番世面的王小同瞄准机会,决定回乡育苗创业。
回到吴磨村,王小同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种了几百亩经济林。发展几年后,市场饱和,很多人开始退出林木种苗行业。
“树种都种了,卖不出去总不能挖掉吧。”抱着这样的想法,王小同另辟蹊径,购进了上千只青爪麻鸡,开始发展林下养殖。
眼看着这些“鸡娃”慢慢长大,可以销售时,又一个难题摆在了王小同面前。生态鸡养殖成本高,价格比普通饲料鸡高,销路不畅。
正当他一筹莫展时,从事农业的朋友建议他利用这里的环境做休闲农业。“当时想着能把鸡卖出去,又能带动村民就业,就开始着手规划了。”王小同说。
2015年夏天,王小同辗转山东、浙江、河北等地实地考察,学习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回乡后,他动员20余名村民一起改造林地布局,建餐厅、修鱼塘,开起了以烹饪生态鸡为销售模式的农家乐。
“2016年5月1日正式营业的,没想到能那么火爆。”说到刚开业的情景,王小同笑着说:“基本每天都是满桌,人多的时候要提前一个礼拜预订。”
距城区20公里的区位优势、优美的环境、高品质的生态鸡……柳林庄园逐步发展成集特色餐饮、林下生态养殖、休闲娱乐及农事体验、研学培训、户外拓展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2018年,庄园接待游客10万多人次,纯收入12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一大批农家乐、休闲山庄在柳林庄园的辐射带动下应运而生。
发展中,王小同对乡村旅游前景充满信心,但对庄园的接待能力有担忧。
“外地来的大团住不下,打卡点也少,凑不满年轻人的‘九宫格’。”王小同说,今年,他以年轻人为目标群,对庄园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新建了林地树屋式民宿、森林牧场、房车露营地等设施,预计6月完工。
柳林庄园的发展让村民看到了致富的新路子,也激活了彭堡镇变“美丽乡村”为“美丽经济”的新活力。
近年来,彭堡镇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旅游经济增长点,打造姚磨村万亩冷凉蔬菜基地,发展集采摘、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农文旅产业。2022年,姚磨村被选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成为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点,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原州区文化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我市加快建设宁夏副中心城市和生态文旅特色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有了更多机遇、更大动力。目前,原州区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自治区级特色旅游村3个、正常营业农家乐29家,其中,柳林庄园、牡丹山庄、进川休闲农庄被评为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见习记者 张鑫潼 记者 陈佳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