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着色后不要剪枝过短。”
“在药剂种类、剂量选择上要注意哪个生长时期能打什么药、不能打什么药。”
……
绿蔓繁茂处,又闻葡萄香。近日,中宁县在新堡镇经济联合社开设田间讲堂,邀请专家通过“现场教学+交流互动”的方式向周边50余名种植户传授葡萄种植及管护的技能。
近年来,新堡镇经济联合社积极创新涉农职教人才培育方式,就近就地开设培训基地,通过“一对一”“点对点”的帮扶方式,培育乡土人才、服务乡村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这样的培训班年年参加,每次的培训内容不同、项目不同,但一次比一次有收获,一次比一次有成效。”石空镇童庄村党支部书记郝建宁说,这次把培训班办到了田间地头,听了专家的现场教学后,学到了很多防虫治病的新知识。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制度保障、人才培育、业务指导、活动组织,培育“土专家” ,用好“领头雁”,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紧紧围绕粮食生产和“六特”产业发展需求,我市制订《中卫市“特色农业+人才”行动计划》《领导干部联系服务农业人才工作制度》《中卫市农业系列职称评审专家管理办法》等,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同时,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建立、职称聘评、能力素质培训等工作,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夯实人才基础。据统计,目前,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2万余人。
日前,在海原县李俊乡李俊村村民闪福军的养殖场,宽敞的牛舍内百余头肉牛享受阳光“沐浴”。闪福军一边用耳机听着“海原农业云课堂”的养牛课程,一边忙着给肉牛添料。
闪福军所听的“海原农业云课堂”是海原县农业农村局为全县养殖户量身定制的线上养殖技术培训课程。截至目前,“海原农业云课堂”累计上线课程349节,已完成学员注册1.75万人。
“为解决乡土人才短缺、技术匮乏问题,海原县投资175万元,围绕品种繁育、饲养管理等方面建设‘海原农业云课堂’,让更多的养殖户成为养殖行家,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海原县相关负责人说。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本土人才,还需要把他们送出去开阔眼界深化学习。今年以来,中卫市先后组织19名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四川蒙顶山合作社发展培训学院乡村振兴人才培育项目,遴选28名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分赴浙江大学和中山大学参加培训学习。
“目前,全市共有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共11个,建成农民田间学校21所,审核认定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实操基地14个,为乡村振兴积蓄人才力量提供了有力支撑。”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潘长波说,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广开门路“聚”才,不拘一格“用”才,多措并举“留”才,用好乡村振兴人才“引擎”,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媒体记者 汪文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