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物质基础。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青铜峡市瞿靖镇发挥“异地有家”品牌理念,引导供港蔬菜基地将就业岗位向本地群众倾斜,填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到岗前空缺,从源头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将“铸牢”导向鲜明嵌入经济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连日来,瞿靖镇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就业引导,带动本地群众到供港蔬菜基地就近务工,让辖区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初春时节,春寒料峭,但人们干活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在毛桥村的供港蔬菜基地,工人们正在平整的土地上忙着搭建小拱棚。
近年来,瞿靖镇深化“异地有家”品牌经验做法,实施“合作社+支部+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供港蔬菜基地扩宽招工渠道,带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和本地村民共同就业,稳定收入来源,提升家庭经济水平。此外,瞿靖镇也靠前服务,将岗位宣传、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就业环境优化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送到村民手中,鼓励本地村民积极参与到供港蔬菜基地建设和经济发展中来。
家住瞿靖镇毛桥村的村民张海燕最近每天都来蔬菜基地劳作。因为离家近,她看到招工信息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这样既可以提高家庭收入,又可以兼顾家里,搞养殖业。张海燕说:“像我们这段时间都闲着呢,就都出来挣几个零花钱,平时买个肥料,娃娃上个学,都还是不错的,家里和田地都不耽误,利用闲时间出来打个零工,贴补些家用。”
截至目前,瞿靖镇本地村民在供港蔬菜基地务工人员达到392人,每人每天收入100—110元不等,月收入达3000元以上。
下一步,青铜峡市将坚持“富口袋”和“富脑袋”并重,按照增进共同性方向引导全市28家供港蔬菜企业扩宽招工渠道,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和本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建起“交融桥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创建在经济繁荣发展的物质基础上。(通讯员 杨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