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兼具多重公益身份的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陕西代表处秘书长刘航军一行前往盐池县红色记忆展览馆参观学习。馆长张军满怀热忱,向来访人员详细讲述了展馆的创办初心、发展历程及所获成就,让红色精神在交流中自然流淌。
作为宁夏重要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盐池县红色记忆展览馆深深扎根于当地厚重的革命历史土壤,系统勾勒出土地革命至解放战争时期盐池军民浴血奋战的壮丽画卷。馆内200余件珍贵文物、300余幅历史图片与大量文献资料交相辉映,红军长征途经宁夏的路线图、边区军民自制的简陋武器等展品,正以静默却有力的姿态,诉说着陕甘宁边区“西大门”的烽火岁月,让参观者在凝视中触摸革命年代的艰辛与智慧。

近年来,展馆不断创新展陈方式,让历史“活”起来。馆长张军在介绍时提到,馆内不仅通过实物复原真实战斗场景,更增设了互动答题、红色故事朗读等沉浸式体验环节,让泛黄的史料化作可感可知的精神印记。
当原版实物资料与现代展陈技术温柔相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走进这里,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让爱国主义精神与红色基因如同展馆内永不褪色的展品,在时光中静静流淌,生生不息。
暮春时节的盐池大地,红色研学正与烂漫春光一同升温。盐池县红色记忆展览馆迎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各地游客、学生团体与党员干部踏春而来,在斑驳光影中重温革命历史,让红色精神与春日生机交织共鸣。
作为深耕红色教育的前沿阵地,展览馆已与多所高校、党政机关携手,打造出“红色研学”“党课实境课堂”等特色活动。今年以来,这里累计接待参观者超5万人次,40余场沉浸式专题教育活动次第开展,让泛黄的历史书页化作可触可感的精神洗礼。
“看到革命先辈用过的物品,听到他们舍生忘死的故事,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信仰的力量。”来自银川的中学生王雨欣眼神中闪烁着动容。凝视着展柜里的旧物,许多党员干部驻足良久,坦言在实境党课中触摸到了初心的温度,让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在凝望与聆听中愈发清晰坚定。
人间四月芳菲盛,不负春光且疾行。作为核心载体的盐池县红色记忆展览馆,将革命烈士纪念园、苏维埃政府旧址等历史坐标一一串联,编织出一条“重走红色之路”的精品旅游线路。结合非遗文化表演的灵动、红色研学课堂的鲜活,让红色底蕴与生态旅游、乡村振兴自然交融,勾勒出文旅赋能的生动画卷。
随着“五一”临近,展览馆单日接待量预计突破2000人次,周边餐饮民宿的烟火气也随之升腾,消费增长逾30%。
来自陕西的游客张先生漫步在古城感慨道:“这儿的山水连着历史,孩子边走边听,比书本上的故事更有分量,让旅行更有意义。”这样的深度体验,正是盐池红色旅游的独特魅力——让历史照进现实,让教育融入旅程。
在传承与创新的双桨下,红色文化正扬起新时代的风帆。盐池县积极深挖红色资源,计划推出“革命家书诵读”“红色剧本杀” 等沉浸式体验活动,更将携手延安、庆阳等地搭建跨区域红色旅游联盟。
馆长张军眼中闪烁着热忱:“我们将以红色记忆展览馆为载体,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让红色文化焕发新时代光芒。”
将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这便是对这片英雄土地最深情的回应,也是对红色基因最动人的传承。雷锋精神万里行陕西工作站站长刘航军则以参观者的身份许下期许:“希望以此次参观为契机,推动陕西与宁夏在红色文化传承、志愿服务等领域深度合作,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西部大地扎根生长。”
站在这片浸润着先烈热血的土地上,人们触摸到的不仅是历史的温度,更是一份传承的使命。当红色记忆的灯塔始终明亮,当雷锋精神的火种代代传递,新时代的“山海情”正由无数坚定的脚步续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