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处于春之尾声、夏之开端。漫步在中卫大地,一幅充满活力的产业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沙坡头区宣和镇兴海村村部的服装厂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女工们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接片、锁边、缝纫、检验等一系列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兴海村村民马千兰在缝纫机前忙个不停,哒哒哒的声音不绝于耳。曾经一直在家中照顾孩子、操持家务的她,如今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不仅收入有了保障,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马千兰对现状非常满意:“自己赚钱的感觉很棒,现在我可以随心所欲地给孩子买东西,也能为老公减轻负担,还能照顾好家庭。”
像马千兰这样在家门口服装厂就业的留守妇女、困难群众还有80余名。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海和村、兴海村移民群众稳定增收,拓宽收入渠道,实现就近稳定务工就业,沙坡头区宣和镇以建设就业帮扶车间为抓手,积极探索就业帮扶模式,在海和村、兴海村联合创建了“兴和乡村振兴帮扶车间”,带动妇女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让这个帮扶“小车间”成为稳定就业的“蓄水池”。
前期,通过与宁夏新丝陆服饰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机器设备的订购、教育培训、技术指导和管理运行等工作,村委会则负责完成帮扶车间场地的选址、妇女劳动力组织等。目前,第一批招工的80余名女工经过培训,已成为正式员工。
“在这里工作,工人们可以根据孩子的上下学时间,灵活调整上下班时间,实行按件计资,工资每月在3000元至5000元不等,真正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兴和乡村振兴帮扶车间负责人胡杰说,这一切得益于我市近年来大力实施的就业优先政策。就业服务和配套政策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在家门口就业。
据市就业创业和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宏斌介绍,今年第一季度以来,我市建设“家门口”就业驿站 3 个,“点对点”输送城乡劳动力 1340 人。实施就业援助“暖心”行动,开展“1311”精准帮扶和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11598 人。全媒体记者 孙迎春 张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