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投入,为各类科技人才营造良好创新氛围,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加快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截至目前,我市共培养引进各类科技人才1500余人,其中有自治区科技领军人才1名,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包括柔性引进团队)11个,为支撑服务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市建立健全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项目立项机制,制订出台了《关于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项目形成机制改革方案》,聚焦中卫产业和区域发展难题,凝练一批技术需求,面向国际国内征集技术解决方案,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大部分技术需求及难题,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企业。积极邀请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为我市企业把脉问诊,梳理、总结企业科技创新中的难点和痛点,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第一手资料和决策参考。2023年,经组织面向企业征集、凝练、分析,共对外发布科技创新需求17项、签约项目5个。截至目前,面向全市企事业单位共征集凝练科技惠民领域技术需求31项。结合中卫市科技创新实际,制定出台了《中卫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从申报立项、实施管理、项目验收等各环节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和标准,明确项目实施各方职责,营造法治化、规范化创新创业环境,调动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2023年以来,共组织实施市级科技项目54个,解决突破了一批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为全市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添力。
同时,我市先后出台了《中卫市科技“双倍增”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中卫市落实自治区建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实施方案任务分工》等工作方案,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创新平台。组建了宁夏电解金属锰及锰系合金材料研发创新联合体,中宁枸杞产业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成为我市首家自治区新型研发机构,瑞泰科技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组建了“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围绕新材料新技术及化工装备核心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连续6年成功举办“云天大会”,相继获批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是全国首个“双节点”城市。中宁县入列自治区创新型县区。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5家,创新平台数量达到108家,其中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8家。中卫市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各类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打下深厚基础,拓宽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空间。
此外,我市科技部门结合“四下基层”积极推行企业“大走访、大宣讲”活动,深入企业一线宣传讲解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后补助等科技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为各类科技人才提供充足科研经费。截至2022年全市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8.12亿元,投入强度(占GDP比重)1.44%,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4家,占规上工业企业中的39.78%。加大科技项目资金争取力度,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指导企业积极申报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等各类科技项目,进一步保障了科技人才创新支出。今年以来,围绕中卫市主导产业,深入征集、凝练、挖掘科技项目,指导200余家企业申报2024年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6个、自治区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3个,通过实施项目壮大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力量。 (通讯员 王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