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术前准备。”“开始手术。”5月22日上午,在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沙坡头区人民医院骨科主任、“组团式”帮扶队专家梁学刚的主刀和指导下,一台“内镜下腰椎髓核切除术+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脊神经根探查术+脊神经根减压术”手术,在沙坡头区人民医院顺利进行。
手术中,梁学刚认真仔细地进行各项操作,并时不时对医护人员进行示范和指导。“由于神经压迫,患者近两年出现了肢体麻木、影响大小便的问题。经过诊断,我们决定为她实施手术。手术结束后,患者的身体不适将得到有效缓解。”梁学刚说。
“该项手术属于四级手术,是‘组团式’帮扶团队在我院推广实施的新技术之一。”沙坡头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杨绿林向记者介绍,根据手术风险程度、难易程度、资源消耗程度或伦理风险,医学领域将外科手术分为一、二、三、四级,级别越高,手术实施过程越复杂、技术难度越大、风险度越高。
“我院属于二级医院,以前基本以实施一、二级手术为主。遇到三、四级手术,多数群众会选择前往三级医院进行。自2022年6月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以来,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先后选派胸外、心内、眼科、护理、医院管理等领域的多名专家赴我院开展‘零距离’医疗帮扶,三、四级手术逐渐在我院得到普遍开展。”杨绿林说。
翻开沙坡头区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工作“成绩单”,记者发现,“填补技术空白”“实现‘零’突破”等是关键词。通过组建以“组团”专家为核心的诊疗单元团队,沙坡头区人民医院围绕“专精特新”技术高地目标,于2022年8月18日成功实施首例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成形术,实现医院“零”突破,并陆续开展关节镜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全膝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腹腔镜下结肠部分切除术、腹腔镜下直肠根治术、腹腔镜垂直(袖状)胃切除术等四级手术;2023年5月22日,成功实施首例眼科微创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及视网膜复位手术,填补了中卫地区眼科后节手术空白;2023年8月25日,成功实施首例超声引导下肾囊肿硬化治疗术,超声介入治疗实现“零”突破……
“以四级手术占比为代表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是医院诊疗能力提升的核心要素。2022年6月以来,我院已开展手术4843台,其中,四级手术1706台,占比35%,较2021年上涨31.7%。”杨绿林说,通过“组团式”帮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沙坡头区人民医院在诊疗服务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多学科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已开展新技术、新业务30余项,并形成以眼科、骨科和微创外科为重点的特色外科体系,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不断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 全媒体记者 刘添 张碧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