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菜园,让学生体验田间劳作的艰辛和乐趣;开展劳动研学,在实践中培养劳动习惯;打造劳动实践室,提高学生劳动技能……自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必修课以来,我市各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这次研学活动太有意思了,不仅了解了很多农耕知识,也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不容易。”中卫市第六小学5年级学生闫恒嘉说。近日,宁夏普天瑞农农文旅融合示范园内分外热闹,中卫市第六小学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示范园研学,通过看展板、观雕塑,在田间地头体验体力劳动,领略农耕文化。
“我们组建两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主要针对黄河农耕科普培训、学校劳动教育实训、作物种植采摘等为学生进行展示及科教宣讲普及。”宁夏普天瑞农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琦说,作为沙坡头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他们通过设置田间课堂、休闲采摘、自耕自种农事体验等相关活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农业生产的浓厚兴趣,深入了解“科技+农业”相关知识。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充分发挥劳动教育作用,将劳动教育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劳动教育资源,以“多元化”劳动教育为学生成长赋能。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的开放式教育模式,各学校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阶梯式劳动教育活动。
“我们将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把劳动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树立劳动精神、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能力,让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同时,他们还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家校共育等形式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校园生活、家庭体验和社会实践中,使德育内容变得更加鲜活、生动。
“以前,‘节气’对我来说只是个概念,今天通过制作节气挂件我才明白农民伯伯播种、收获都是依据这些节气。”中卫市第四小学学生汪楷杰说。
日前,在中卫市第四小学的劳动教育展示课上,教师张辉带领学生们一起制作二十四节气挂件,向学生普及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划分、民俗习惯等知识。课后,学生们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相互展示,分享交流节气挂件的相关知识。
“我校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以学生日常家庭生活的衣食住行为主题,设计家庭劳动课程,与家长一同培养学生的家庭劳动技能。”中卫市第二小学校长张贵寿说,学校设置了自理自立、家庭帮手等劳动课程,指导学生建立个性化劳动清单,对家里的事情进行劳动探究实践,每学期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学习一到两项生活技能,鼓励学生自觉参与、自己动手。
为了让劳动教育为学生成长更好赋能,我市各县(区)、各学校积极建立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有效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研学基地、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各种社会资源,创造条件保障劳动实践活动开展。依托沙坡头景区、金沙岛等研学基地,开展研学活动40余次,参与学生2万人次,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黄河文化、固沙植绿成果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意识。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市先后评定命名了中卫腾格里金沙岛旅游度假区、中卫市文化馆等26所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中卫市阳光牧场有限公司、宁夏普天瑞农农业有限公司等13所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通过基地的建设和使用,引导广大学生在亲近自然、了解风土、感受文化的过程中拓宽眼界,熟练掌握生活技能,真正做到了在研中学,在行中学,高效实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全媒体记者 汪文慧 秦亚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