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大头条
中卫沙漠治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时间:2022-09-27  来源:宁夏新闻网
  9月20日上午,“喜迎党的二十大 绿水青山看宁夏”宁夏林草非凡十年主题采访团记者走进中卫市沙坡头区防沙治沙试点项目区。
  大漠、孤烟、黄河、落日,一幅藏在西北荒漠深处的“诗和远方”的美景跳入记者眼帘,当日上午阳光正好,天高云淡,即便没有落日也能感受到沙坡头的非凡魅力。
1.jpg
  中卫市沙坡头区防沙治沙试点项目区。
  沙坡头区西郊林场场长唐希明指着一里地外浓绿色的地方介绍,那就是近年来闻名全国的网红打卡高端旅游地——黄河宿集,如果没有60多年坚持不懈的防沙治沙建设,“诗和远方”就不会在这里出现。
2.jpg
  绿洲包裹着旅游胜地黄河宿集。
  宁夏中卫市是黄河进入河套平原的“西大门”,祁连山和贺兰山在中卫交会,是腾格里沙漠向东扩张的唯一出口。荒漠面积占中卫境内总面积的22%,是历史上风沙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20世纪50年代初,腾格里沙漠距中卫城区仅4—5公里,沙漠周边村庄经常受到风沙侵害,常常沙尘漫天、掩埋农田、侵蚀黄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黄河水生态安全。1954年,修建的包兰铁路穿越腾格里沙漠42公里,其中沙坡头段全为高达百米的流动沙丘,受西北风控制,每年向前推进4米左右,严重影响包兰铁路安全通行。
3.jpg
  沙坡头区西郊林场场长唐希明介绍沙漠植物。
  漫漫黄沙进逼眼前,却没有遏制治沙人的脚步和勇气。60多年前,被誉为“治沙魔方”的麦草方格在这里被创造出来,确保了中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的畅通,并成为中国最早向世界输出的治沙方案。唐希明介绍,最初老一辈人防沙治沙的传统方法是用麦草在流动沙丘上扎设1×1米的草方格,固定流沙,形成了一套“以固为主、固阻结合”的治沙模式,建立了“五带一体”治沙体系,即固沙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带宽500米。
  在与沙漠长期不懈的抗争中,新的造林工具和措施被创造发明出来。
4.jpg
  沙坡头区西郊林场场长唐希明介绍沙结皮的形成。
  “水分传导式精准型沙漠植苗工具的发明,让造林成活率提高了25%,劳动成本降低了50%。采取新的创新措施,即在麦草方格治沙基础上,在扎好的草方格中播撒耐旱沙蒿、沙米、沙打旺等草种,通过风的作用力把种子吹到草方格四周,降雨后,种子发芽生长形成植物草方格,达到永久固沙效果,有效提高植被覆盖度。”唐希明介绍说。
5.jpg
  沙漠植物——沙米。
  唐希明弯腰揭起一小块黄绿色的沙结皮告诉记者:“这块‘沙结皮’来之不易,它是我们几代治沙人汗水的结晶,有了它,就可以帮助荒漠完成自然修复。”据介绍,草方格使用的麦草腐化后,能够形成“沙结皮”,“沙结皮”不仅可以固沙,还可以保护荒漠生态。但“沙结皮”自然形成需要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为了提高治沙效率,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尝试用蓝藻来加快沙结皮的形成。据介绍,沙漠里有很多类型的蓝藻,有些最初就在沙漠里形成。这些蓝藻和大气降尘中的很微小很微小的颗粒,通过蓝藻分泌的多聚糖胶结在一起,就会形成初步的结皮。研究人员在对腾格里沙漠自然结皮中的20多种蓝藻取样后,择优提纯了5种,培育出了大量人工蓝藻结皮,大大缩短了治沙所需要的时间。
  唐希明指着一块块的草方格接着说:“沙漠变绿洲,治沙技术是关键。我们的第四个技术创新是机械造方格。过去人工扎设草方格,现在发明的造方格机器,降低治理成本,提高草方格质量,使用寿命由3年延长至6年以上。”
  经过不懈努力和探索,目前宁夏已形成技术先进、成熟度高和推广应用面积广泛的防沙治沙技术体系,理论和应用水平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荒漠化治理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的重大转变,沙坡头防沙治沙试点项目区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
6.jpg
  行驶的火车。
  此时,一趟列车在包兰铁路上行驶,一块块草方格形成的绿色长廊,阻挡了沙漠,铁路已经畅通无阻68年。
  黄绿相间的沙漠上生长着沙米、沙芥、沙柳、沙蒿、沙木蓼(liao)、柠条、虫实、沙拐枣、杨柴、樟子松、刺槐、油松、侧柏、花棒等14种乔木和灌木植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鹅喉羚、狐狸、獾、野兔和许多鸟类成为这里的常客,有的已经安家落户。
7.jpg
  沙漠蜥蜴。
  路途中,荒漠精灵鹅喉羚与我们的白色汽车相伴而行了十几秒钟,为我们的此次采访留下了美好记忆,无意中让记者更好地见证了沙坡头的非凡魅力。 (宁夏新闻网记者 杨洲 蒋萍 马建宁 文/图)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宁夏回族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工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自治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关湖
    关湖
    收获中的秋天
    收获中的秋天
    宁夏人物
  •  贾晓东:争做基层“实干家”
  •  马永庆:用军人铁骨书写人生新篇
  •  家乡“归巢雁” 致富带头人
  •  吴楠:当起领头雁助力乡村振兴
  •  非遗传承人郝延强: 赋予贺兰石灵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