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从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传来好消息,生态环境部“十三五”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评估结果日前公布,经全国各省(区、市)生态环境厅(局)推荐、专家组评估,全国400余份报告书中有29份评估为优秀、60份评估为良好,宁夏“十三五”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获得“良好”等次,受到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为近年来最好成绩。
宁夏“十三五”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是对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总结、成果分析,是生态环境监测为生态环境管理服务的具体形式。报告书以详实的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宁夏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管理效果及自然环境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对水、气、声、生态等各要素环境质量进行“精准监测、精深分析、精细把关”,客观反映了宁夏5年来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深入分析环境污染的变化和原因,准确剖析主要环境问题的特征和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为改善我区生态环境质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统计数据显示,从“十二五”末的2015年到“十三五”末的2020年,全区优良天数比率由74%提高至85.1%,提升了11.1个百分点;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由106微克/立方米下降至65微克/立方米,降幅达38.7%;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由47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3微克/立方米,降幅达29.8%。
同时,我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能力、报告书编制水平不断提升,增强了分析的“精、深、准”度。报告书也将为“十四五”期间宁夏生态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接下来,宁夏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将以通报表扬为契机,围绕生态环境部“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综合分析工作新目标和要求,由传统环境质量分析向生态环境精准分析、溯源分析、预警分析转变,科学编制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能力。 (记者 赵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