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焦点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李郁华:奋力交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时间:2023-03-09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坚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始终、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贯穿始终、把推动高质量发展贯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始终,体现了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导向性、人民性。”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郁华说。
  李郁华代表说,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将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重大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安排,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持稳字当头、进字发力、保字交卷,聚焦经济指标“节点”,产业布局“重点”,项目建设“焦点”,前瞻谋划、务实苦干,着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重点从以下方面聚力发力。
  第一,聚焦扩大内需,展现宁夏作为,着力实现发展新突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我们将在三个方面“加力”。一是在有效投资上再加力,围绕投资增长10%的目标,以“五比”活动为抓手,抓住项目这个点、产业这条线、经济这个面,扎实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激活投资这个“快变量”,打造一批提升产业能级、推动区域协调、增进民生福祉的好项目。二是在恢复消费上再加力。主动顺应后疫情时代和新阶段的新趋势、新变化、新需求,大力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积极培育O2O、B2B等新商业模式,鼓励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迭代升级;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让消费这个“慢变量”成为拉动经济的“快增量”。三是在外贸扩容上再加力,深入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用好中阿博览会、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国家级平台,加强对“一带一路”、RCEP等新兴市场开拓,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服务外包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扩增量。
  第二,聚焦先行区建设,展现宁夏担当,着力打造发展新高地。我们将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保护与建设、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高标准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在黄河流域率先走出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化发展之路。重点抓好三个“强化”。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先行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制定“四水四定”实施方案,优化调整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以水的刚性约束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二是强化系统治理,从水环境、水治理、水体系、水生态入手,加快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切实抓好黄河宁夏段河道治理,让“母亲河”成为造福宁夏群众的“幸福河”。三是强化改革创新,深化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六权”改革,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先行一步、蹚出新路,创造经验、树立标杆。
  第三,聚焦产业振兴,展现宁夏优势,着力培育发展新引擎。我们将立足宁夏生态资源、产业基础、特色优势,全力打造“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十条产业链”和“七大产业基地”,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做强“六新”产业上下功夫,聚焦新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数字信息等产业,实施龙头企业、链主企业保链稳链工程,做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文章,夯实工业“顶梁柱”。二是在做优“六特”产业上下功夫,聚焦枸杞、葡萄、肉牛肉羊等产业,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强品牌,打造一批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筑稳农业“压舱石”。三是在做大“六优”产业上下功夫,聚焦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加快银川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等节点建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增容扩量、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升级、新型服务业发展壮大,增强服务业“动力源”。四是在开拓新赛道上下功夫,聚焦国际前沿、行业前哨、产业前景,敢于跳出产业发展“舒适圈”,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文章,前瞻谋划布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氢能、新型储能、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塑造发展“新优势”。
  第四,聚焦创新驱动,展现宁夏力量,着力塑造发展新优势。我们将加大推动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全面创新,充分释放创新的倍增效应、扩容效应、聚合效应,促进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拉动为主向效率引领、创新驱动转变。重点做好“三个强化”。一是强化科技引领,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提高科技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二是强化数字赋能,加快实施“东数西算”战略,高水平建设全国算力网络宁夏枢纽,深入实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政务化“三大工程”,打造数字信息产业基地。三是强化制度创新,全面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大力营造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的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将宁夏打造成为投资的“洼地”、产业的“高地”、机制的“平地”、百姓的“福地”。
  第五,聚焦区域协调,展现宁夏面貌,着力构建发展新能级。我们将重点做到“三个全力”。一是全力提升城市功能,推动银川区域中心城市、固原宁夏副中心城市建设,联动石嘴山、吴忠、中卫,实现城市差异化、特色化、组团式发展,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全力壮大县域经济,突出县城和中心镇的节点纽带作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多元富民产业,打造一批工业强县、农业大县、文旅名县。三是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科学规划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建设规模、空间布局、产业基础,打造一批产业强乡强镇强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
  第六,聚焦能源转型,展现宁夏贡献,着力增强发展新动力。我们将重点以“三个加快”,全力做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这篇大文章。一是加快能源绿色转型,统筹“增量替代和存量优化”,进一步提升煤炭等化石能源的综合利用率,积极推动建设国家大型风光电基地,支持推动“绿电园区”建设和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打造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二是加快发展配套产业,以坚持园区化、规模化、集聚化为方向,大力发展光伏制造、新型风机、电力装备、电厂运维等配套产业,推动形成材料部件装备完整产业链。三是加快推动电网建设,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新一代智能电网、先进储能等项目建设,强化输电通道和调峰能力的配套建设,让新能源发得出、供得上、用得好。
  第七,聚焦发展安全,展现宁夏责任,着力筑牢发展新屏障。重点做到三个“安全”。一是保障粮食安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和供销、收储体系建设,深入落实种业振兴行动,守住守牢粮食生产底线。二是保障能源安全,加快实施一批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提升工程,推动千亿方级大型气田开发建设,谋划实施煤炭进宁储备基地和通道建设,加快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三是保障金融安全,加强金融领域不良资产和重点企业债务风险处置,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债务存量,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做优指标增速‘必答题’、做快改革攻坚‘抢答题’、做好试点示范‘附加题’,奋力交出一份推动宁夏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李郁华代表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宁夏回族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工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自治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湖城春来气象新
    湖城春来气象新
    水天一色冰湖美
    水天一色冰湖美
    宁夏人物
  •  沈爱红:带着深情履职 带着问题研
  •  工程师杜银学:助力“铸造强国梦
  •  马慧娟代表——走村入户 探访民生
  •  王东新:履职映初心 服务暖民心
  •  “枸杞姑娘”陈晓燕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