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宁夏视角
我听《百万大移民》丨以耳代目,倾听百万移民的脱贫史诗
时间:2023-03-24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讲述人:北方民族大学文传学院2021级文艺学硕士研究生 罗荏
  西海固,这个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认为是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中国古代“苦瘠甲于天下”的地方,却创造了世界脱贫史上的奇迹。
  光明日报社宁夏记者站站长王建宏对这个奇迹进行全景式多方位的抒写,汇集成一部长达15万字的报告文学。他走进浑厚的西海固,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以大量田野调查,获取了非常翔实的资料、采集了无数生动的故事,写作了《百万大移民》,记录了西海固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伟大壮举。
微信图片_20230324104923.jpg
  2023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两周年之际,由敬一丹、董浩演播,国实、张洁编辑,邢晓春监制的20集有声书作品《百万大移民》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阅读之声首播,用声音的艺术再现这些故事的魅力。敬一丹、董浩两位老师入耳入心的倾情演播,用声音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摆脱贫困的这一伟大壮举,他们熟悉、温暖而有磁性的声音为《百万大移民》的艰辛注入了柔情。123万移民,以“不信春风换不回”的毅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当这段故事以声音传入耳膜,在与声音的独处中,仿佛看见了那片曾经灾难深重的土地发生着的脱胎换骨的巨变。
  文字本身就是“声音”,相对于以前阅读文字单纯的由视觉主导空间来说,互联网技术背景下的电子时代再次唤醒了耳朵,“以耳代目”强调了声音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声音阅读的魅力是文字阅读所无法给予的,书中那些直击人心的句子,比如:“这是一次与故乡的彻底告别。他在心里,与深埋于黄土地下的祖辈告别,与家门口那棵柳树告别,与儿时捉过迷藏的土窑告别……”这些在人们心里翻肠搅肚的愁绪,是移民搬迁中大多数人的心路历程,有声阅读让广大听众的内心深处感知到了这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丰富情感,使听众的情感有了“卷入式”的感性体验。处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大都市,这个声音一直在不断提醒广大听众,不要忘记中华民族历史上这一段沙漠变绿洲的故事,它是由123万移民群体所创造的神话。书中的“水上荒塬、人随水走、黄河水甜、大山绿了”等篇章似乎更加鲜活,用“耳朵”读书,让听众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声音所建立的这个情景化的舞台,使得书本内容所传播的故事更加立体化。有声书这个具有现代技术赋能的阅读方式,在切合了当下人们碎片化阅读需求的同时,也使阅读增加了“现代性”。相比于听众现实在场的传统朗读,有声书打破了空间的区隔,使得受众可以在丰富多样的场景中即时阅读,可以强化人们对于易地移民故事的感性理解,深化人们关于中国之进的理性认知——这是阅读主体在新的社会框架与主体需求之下对声音媒介技术的价值重塑。
微信图片_20230324104926.jpg
  一代又一代西海固人渴望撕掉贫困标签的夙愿,如今已经实现。这是了不起的发展成就。移民们在新的家园学习新的技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越来越美好的生活。昔日战胜贫困留下的精神财富也已成为人们重构美好生活的昂扬斗志。(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采访整理)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宁夏回族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工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自治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凤头鸊鷉银川安家
    凤头鸊鷉银川安家
    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记录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卷羽鹈鹕
    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记录
    宁夏人物
  •  沈爱红:带着深情履职 带着问题研
  •  工程师杜银学:助力“铸造强国梦
  •  马慧娟代表——走村入户 探访民生
  •  王东新:履职映初心 服务暖民心
  •  “枸杞姑娘”陈晓燕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