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宁夏要闻
生态“领跑”绿色发展
时间:2022-05-26  来源:石嘴山日报
  城市之美,美在生态。
  初夏时节,漫步于大武口区星海镇沙湖古镇东面的生态公园,葱茏的树木,娇艳的鲜花,与波光粼粼的湖水相映生辉,构成一幅美丽的绿色生态画卷;走进贺兰山腹地,巨大的渣台上,草木葱绿,令人心旷神怡。
  走进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天空湛蓝、芦苇片片、草长莺飞,各类鸟儿或在空中翱翔,或在水中踱步,或在芦苇间穿行,湖波水草、珍禽飞鸟伴着梦幻沙韵,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幅美自天成的多彩画卷……
  这是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闪光注解。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坚决扛起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排头兵的时代重任,立足生态优势,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绿色理念融入城市规划、机制创新、产业发展、生态治理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双赢”,一张张绿色名片先后“收入囊中”,让高质量的发展底色越发鲜明。
  候鸟纷飞湖平水阔
  一湾碧绿长堤绕,浅草池塘处处莺。夏日的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天蓝、水清、地绿、花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派堤岸观花多绚烂,鱼游浅底虾相欢,水鸟鸣舞自翔喧的美好风光!
  在这里,市民、游客,尽享惬意、休闲时光。
  星海湖是位于石嘴山城区黄河以西的一片湖泊湿地。很难想象,这周边曾是污水排污池、固废排渣场。
  2003年,石嘴山市委政府启动实施了星海湖湿地自然保护及综合整治工程,但随着星海湖生态环境不断发展变化,水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显现。
  近两年,我市从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按照“两减一治四增强一确保”要求,扎实做好星海湖生态环境整治工作。
  针对水域面积过大、水量消耗过多、污染治理较难、湿地功能弱化等问题及水域特点,在整治过程中大力实施补水水质提升、内循环和湿地生态修复“三大工程”,在北域建设潜流湿地,将东域改造为表流湿地,南域改造为自然湿地,采取中水补湖、污水净化、水资源综合利用、功能区整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将中水和湿地出水作为补水水源,通过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净化处理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经过管线引至南域,过中域回到北域,实现水体循环,重塑湿地、恢复植被、维护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增强防洪调蓄和生态安全功能。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星海湖水面面积从23.38平方公里减少至10.55平方公里,蓄水量从整治前的2685万方减少到1400万方。“身体”瘦了,“体质”强了,降低了处理成本、节约了黄河用水、减少了污水排放、改善了生态环境,成为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治理典范。
  ——防洪调蓄功能明显增强。分区分域降低汛限水位,防洪标准拦洪库库容增加15%,滞洪库容增加47.7%,保障了城市区、包兰铁路、平汝铁路、G6高速公路及第二农场渠重要设施,增强了调蓄防洪和应对自然风险的功能。
  ——湿地净化功能明显增强。用好东域自然湿地和南域沙洲湿地形态,创建鸟类栖息地,由原来单一的湖泊生态系统,调整为含有湖泊、沼泽、滩涂、草甸等丰富多样的健康生态系统,调节了区域小气候,改善了水环境质量,提高了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态环境保护功能明显增强。通过湿地净化提升污水厂尾水水质,用清洁再生水补充生态环境用水,减少了入黄污染物,防止了土壤盐渍化和水体富营养化,保护和促进了生物多样性,提升了生态环境自净能力。
  ——休闲旅游文化功能明显增强。新增智能管控中心、千米彩绘长廊、科普功能教学、游览步道、沙滩广场等标志性打卡地,精心组织开展“活力石嘴山·炫美星海湖”全民健身跑、“星海湖半程马拉松·贺兰山自行车公开赛”等活动,星海湖正成为宁夏文化旅游新地标。
  随着生态建设力度持续加强,自然环境持续改善,石嘴山市为鸟类迁徙、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这里,它们自由自在地觅食、嬉戏、飞行,成为全市迷人的风景。
  星海湖清,石嘴山兴;星海湖净,石嘴山美。贺兰山怀抱里的星海湖正与石嘴山市“血脉交融”。
  贺兰山披绿悄然重生
  时值初夏,这一天的清晨与往常一样,惠农区自然资源局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高旭,又一次带着记者开车赶往惠农区贺兰山东麓生态修复项目葫芦峪片区。沿路前行,高旭一路讲述着造林绿化中发生的故事。
  扶正树苗、挥锹填坑、踩实松土、浇水育苗……2021年4月12日,惠农区贺兰山东麓生态修复项目葫芦峪片区,全市机关干部、驻地官兵、青年志愿者等5000余人一同植树增绿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
  如今,贺兰山东麓生态修复项目葫芦峪片区一棵棵迎风招展的树木,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的模样。
  贺兰山是我国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它由北至南,犹如一堵天然巨壁,阻隔了腾格里沙漠的东侵,守卫着宁夏平原。由于贺兰山富含煤炭、硅石等矿产资源,“靠山吃山”的传统粗放式发展,令这座宝山伤痕累累。
  2017年,市委政府坚决扛起保护生态环境重大政治责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破釜沉舟的勇气,举全市之力推动“父亲山”休养生息、重焕容颜。在取得贺兰山保卫战压倒性优势基础上,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于2019年启动实施贺兰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科学规划、系统治理,统筹推进、分类实施,全面巩固提升贺兰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质量水平。
  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克难关,打赢了一场贺兰山生态修复治理主动仗、翻身仗、漂亮仗,累计依法关闭退出煤矿39家、非煤矿山61家、涉煤企业582家,退出煤炭产能2000万吨,用实实在在的环境指数、绿色指数、幸福指数赢得群众信任与支持。
  整治难,修复更难。由于贺兰山山体构造特殊,如何巩固提升其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功能是摆在全市干部群众面前的重要课题。
  植树是一个好办法。但在贺兰山种树,难度极大。为此,我市从生态修复治理任务权属、职责、重点、时限、要求、技术等方面整体设计、精准施策,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由市、县区两级成员单位分类分层开展修复治理,为全域一体推进贺兰山生态修复治理指明了方向。我市组织实施“一线、两沟、多片”生态修复工程,对宜林新植、缺株断档的地段进行补植补造;对道路交会、沿线村庄和工业园区周边进行整体景观绿化;对有一定条件的治理区域,及时补种草籽、全面封山育林;对土质条件好的地段、交通要道两侧,有机选用针茅、山榆、紫穗槐等树种进行栽植,推进修复区生态植被“五彩斑斓”。
  去年,我市又动员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驻石区属单位等105家单位,从2021年秋冬季开始,在302省道沿线的贺兰山石炭井沟8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区,常态化开展分片包植增绿活动,激发全市干部职工参与贺兰山生态修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年计划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2060.9亩。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在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累计进行生态修复146平方公里,造林绿化近万亩,辐射开展人工播撒草籽177平方公里,贺兰山林草植被明显增加,生态服务系统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逐年丰富,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种群分别达到12种和41种。四合木、沙冬青等野生植物生长范围不断扩延,贺兰山整体生态环境不断向好。
  贺兰山,有了眉清目秀的新气质。
  站在贺兰山腹地极目八方,满眼生机,从“荒山”到“绿山”,如今的“父亲山”美丽怡人。
  生态改善绿色发展
  “咔嚓、咔嚓……”天高云淡,绿树成荫,市民高静正在大武口区青山公园里用手机给孩子照相,记录与孩子互动的每一个精彩瞬间。照片中,湛蓝的天空清澈干净,十分漂亮抢眼。
  “以前天经常是灰蒙蒙的,现在的天又蓝又干净。看着这样的天空,心情都跟着舒畅、明朗了起来。”高静一边翻阅以前的照片,一边感叹道。她的“照片日记”不仅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折射出了我市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的奋斗历程。
  蓝天、碧水、净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治理是群众关注的焦点,牵动着市委政府的心。
  为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近年来,我市统筹协调、综合施策、精准治理,打出了环境综合治理组合拳。以“控煤、减排、管车、降尘、禁烧、治油烟”为重点,开展工业企业废气、燃煤锅炉、建设工地、道路扬尘、餐饮油烟等方面的整治,实现多部门联动、多方向发力、多措施管控的齐抓共治工作格局。
  从星海湖到贺兰山,青山绿水;从热闹城区到广袤乡村,风光如画。漫步城区街头,蓝天白云正成为市民更多的生态福祉。
  不仅在大气环境方面,在水环境、土壤环境方面亦是如此。
  ——水更清了。星海湖中域水质由Ⅴ类提升至Ⅳ类,典农河入黄口水质由劣Ⅴ类逐步提升至Ⅳ类,各项污染物指标逐年下降。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
  ——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实现一园区一填埋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保持100%,未发生重特大土壤污染事故。
  生态改善,也为发展腾出了更大的空间。近年来,我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围绕新型材料、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等“9+3”重点特色产业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融合化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好生态自有“含金量”。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色彩,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点,惠农区礼和乡银河村就是一个生动例证。
  银河村是黄河在宁夏境内的最后一段,几十年的黄河治理让这个村子成为水草丰茂、水鸟翔集的网红村,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乡村旅游让村民们尝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5万元,村集体收入200多万元,总产值达500多万元。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也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2017年,银河村的柏波得知家乡要发展乡村旅游,回村种起了无花果,一年下来收入十几万元。
  这两年银河村又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春看桃花灼灼,夏听风吹麦浪,秋日瓜果飘香,冬季遥望贺兰晴雪,银河村让好“丰景”种在田间地头留在游客心头。
  正是不断践行“两山”理念,像银河村这样的特色村庄逐渐成为我市文旅品牌,乡村旅游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守护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市将继续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阔步迈向“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的美好未来。记者李薇藏伟实习记者许婧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宁夏高标准农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进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宛如仙境 宁夏彭阳初夏现绝美云海
    宛如仙境 宁夏彭阳初夏现绝美云海
    塞上美景
    塞上美景
    宁夏人物
  •  白亚东:青春浩气走千山
  •  为残障儿童托起幸福之家
  •  倾尽丹心育桃李 奉献韶华铸师魂
  •  周秀:甘做守护“电网心脏”的忠
  •  王瑞刚:走出好路子 拼出好日子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