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总基调,在相关促消费政策不断发力显效下,全市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新业态发展不断壮大,但仍存在消费动能不足,部分消费品需求不兴、消费环境尚需改善等问题。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96亿元,同比增长0.9%,增速低于全国、全区3.8和0.8个百分点。
一、消费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96亿元,同比增长0.9%,较上年回落1.0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升0.3个百分点。从县(市)区看:永宁县、灵武市、金凤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1.1%、6.7%和2.4%,高于全区水平9.4、5.0和0.7个百分点,贺兰县增长1.1%,高于全市水平0.2个百分点,兴庆区和西夏区分别下降0.6%和1.5%,与全区、全市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二、限额以上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一)短期承压,限上消费品市场高开低走。一季度,全市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96.90亿元,同比增长1.0%,比1-2月份回落3.0个百分点,由1-2月份高于全区水平0.4个百分点下落至与全区水平持平。从具体月份看,限额以上消费市场在1月份春节影响下高位开局,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5.2%;2月份开始逐渐回落,当月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下行至2.5%,3月持续下跌,零售额增速由正转负,增速下降到3.1%。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实现营业额1.46亿元和2.9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7%和1.4%。餐饮业逐月回落态势明显,1月、2月、3月营业额增速分别为32.8%、3.4%和-6.7%。住宿业萎靡不振,1月、2月、3月营业额增速分别为44.7%、-39.4%、-15.3%。
(二)形势严峻,18类商品零售增长面下降。一季度,限额以上18类主要商品零售实现“6增12降”,增长面为33.3%,增长面较1-2月回落22.3个百分点;3月当月实现“9增9降”,增长面为50.0%,增长面较2月回落22.2个百分点。基本生活类增长乏力。一季度,粮油食品类、烟酒类、服装鞋帽纺织品类、日用品类、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分别下降1.4%、12.4%、16.8%、1.8%和0.1%。升级类商品下降较快。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书报杂志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分别下降26.1%、2.2%、4.9%和11.0%。汽车类商品由正转负。汽车类完成零售额38.89亿元,同比下降0.6%,低于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1.5个百分点,下拉限上零售额增速0.3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零售贡献较大。一季度,石油及制品类完成零售额15.34亿元,同比增长21.1%,上拉限上零售额增速2.8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92.0%。
(三)支柱行业,零售业对限上市场影响较大。全市限上商贸四行业中,限上零售额贡献占比最大的是零售业(79.8%),其余三行业占比依次为批发业(16.5%)、餐饮业(3.0%)和住宿业(0.7%)。从拉动看,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7.28亿元,同比下降1.5%,较上年回落9.2个百分点,下拉限上零售额增速1.2个百分点;零售额排名前20的企业“增降各半”,其中百货超市类共7家占比35%,合计实现零售额26.86亿元,同比下降3.5%,汽车类10家占5成,合计实现零售额12.95亿元,同比增长34.6%,增速主要受问界、理想、特斯拉新能源车上拉影响。住餐业实现零售额(餐费收入和商品销售额)3.59亿元,同比增长3.5%。批发业受油品类企业汽油消费增加影响实现零售额16.03亿元,同比增长14.0%,上拉限上零售额增速2.0个百分点。
(四)喜忧参半,不同类型企业经营表现各异。大小型企业增速高于中微型企业。在限上法人单位中,大、中、小、微法人单位数分别为14家、126家、311家和63家,分别占限上批零法人单位数的2.7%、24.5%、60.5%和12.3%。从具体零售情况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企业一季度分别实现零售额39.04亿元、27.17亿元、25.03亿元和2.9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13.9%、20.4%和-18.6%,小型企业单位数多增速快,是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主力军。国有企业经营情况好于民营企业。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法人单位中,国有、民营企业数分别为43家和467家,分别占限上法人库的8.4%和90.9%。其中,国有企业实现零售额18.70亿元,同比增长10.9%;民营企业实现零售额71.70亿元,同比下降2.4%,国有企业增速高于民营企业13.3个百分点。
(五)忧中有喜,绿色智能消费热度不减。在消费场景日益拓展,各项促消费政策不断显效等因素作用下,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中,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机等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97.5%、33.5%、68.1%,以上商品3月当月零售额增速均呈两位数增长。新能源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2.69亿元,同比增长56.5%,占汽车的比重从上年同期的20.3%提升到32.6%,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速从上年同期的4.3个百分点提升到4.8个百分点。一季度,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为9.13亿元,同比增长30.0%,占限上零售额的比重从上年同期的6.9%提升到9.4%,提高2.5个百分点。总的来看,全市部分领域消费活跃程度与全区、全国同频,但也要看到,消费市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依赖性还很强,内生动力还较疲软,消费需求还不足,多方面原因的耦合共振,造成我市消费市场的疲软不兴。下一步,为夯实市场基础,改善市场环境,创造消费需求,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竞相发力,抓住以旧换新利好时机。建议借助全国《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重大利好时机,全市多部门集思广益共同发力,联合推出落地精准度高、活动力度大、涉及范围广、虹吸效应强的以旧换新活动。
二是群策群力,打造精品爆款促消活动。建议借助知名演唱会、马拉松赛事、网红大V宣传等力量,推出几款精品且极具吸引力的消费爆点,以此吸引眼球、形成流量,搅活消费“春水”促进市场繁荣。
三是整治乱象,营造风清气正消费环境。建议市场监管等部门持续开展餐饮服务价格规范整治专项活动,对全市范围的荤素菜、回汉餐等分门别类进行整治,同时对酒店、景区周边等服务业加强日常监管,严惩任性涨价、虚夸标价等违法行为。
四是久久为功,持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持续优化就业环境、创造就业岗位、帮扶弱小群体,多管齐下持续推动居民增收。同时继续健全消费信贷、住房、教育医疗等领域体系,减少居民固定消费支出,为日常消费腾挪出更多空间,让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