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老弱病残需要被看见,被温暖的光照见,生活才会有希望。近年来,我市用情用心来书写民生答卷,让温暖直抵人心。
日前,记者跟随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一起走进市区阳光家园小区张建平家,90多平方米的房子简陋却不失温馨。51岁的张建平是被纳入低保户的帮扶对象,2006年,一次意外,导致张建平右眼失明,再加上小时候两个胳膊因意外骨折没能及时就医,导致手臂骨头弯曲变形,随着年龄的增大疼痛越来越明显,不能提重物,几乎失去了劳动能力,全家的重担落在了妻子罗秀霞一个人肩上。张建平2008年申请低保后,经过审核,被纳入二档B类标准范围,每月领取570元的生活补助,有效缓解了经济压力。
“女儿还在上大学,儿子也没有固定工作。因为疫情,我家再次陷入困境,但是政府给我们及时送来了粮油,又发了1500元钱的临时救助金,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谢谢政府给我们这么大的帮助,让我们能好好生活。”罗秀霞说。
今年以来,市民政局保持政策力度不减,坚决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各类救助资金58396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5.75万人次。其中,城乡低保对象87249人34154万元;高龄津贴对象7778人2583万元;特困供养对象1886人1578万元;临时救助18971人3066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对象40181人次5088万元;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434人1577万元;发放节日补贴、一次性生活补贴、价格临时补贴10350万元。
家住市区中山小区的刘全禄也是低保救助对象。2017年冬,36岁的刘全禄被查出患有痉挛性斜颈,随后的5年里,病情一天天加重,奔波多家医院,都治疗无果,只能在家通过按摩吃药缓解。妻子邵玲燕既要照顾卧病在床的丈夫,又要外出工作。在提交申请被纳入低保后,刘全禄每个月能领到残疾补贴、低保补贴、护理补贴、生活补贴共720元,缓解了生活压力。
面对民政工作人员的关心,邵玲燕感激地说:“丈夫得了病,2018年申请了低保和残疾补助,一直到现在都是党和政府在救助,是这份救助让我有了面对生活的勇气。”
近年来,我市不断提高救助标准,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严格落实物价补贴联动机制,强化因疫情、失业等导致生活困难人员救助,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今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5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520元,保障标准比上年度分别增长8.3%、21%。同时,加强线上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结合线下入户核查,全面落实低保渐退期、刚性支出扣减和低保边缘家庭中重病、重残人员按照“单人户”纳入低保等举措,做到应保尽保;对符合条件且愿意到养老机构养老的人员全部纳入集中供养,提高照料服务水平。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我市将继续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制度优势,落细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着力抓好城乡低保年度核查、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工作,多措并举,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让温暖的光照进更多被需要、被关爱的百姓心中。全媒体记者 许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