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回来后,足足喝了两大壶姜汤。”这两天,一条“文旅局长零下20℃穿长裙代言家乡”的短视频火出了圈。视频里,中国最北县——黑龙江塔河县文旅局局长都波在冰天雪地里穿着鄂伦春民族服饰,演绎“森林的主人”。十几秒的短视频带火了塔河县,也带火了都波。
这两年,随着各类短视频平台的火爆,一批“网红”文旅局长陆续走到镜头前为当地旅游赚吆喝、打品牌,借助互联网推广当地文化旅游和特色产品,不断突破传统模式来宣传家乡。比如红衣策马气势拉满的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旅局副局长贺娇龙,一袭长袍牵马游湖尽显侠客风采的四川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刘洪,“认真丑出圈不惧嘲”的湖北省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解伟……
从红衣策马到素袍斗笠,再到“森林的主人”,加上咱们银川市一些县区的文旅局长同样纷纷亲自下场,或推荐旅游景点,或展现城市烟火,或带货特色产品,一时间“集体出道”的文旅局长们争相“卷”了起来。说实在的,局长们能放下架子、豁得出去,主动走出舒适圈、进入新领域、使用新技术,想方设法地为家乡发展出力,勇于创新的实践值得肯定和赞许,这既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新工作理念的驱动,在本人“卷”出风采的同时,既收获了网友好评,也引来了游客。当然,一些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来:文旅局长们火起来了,可旅游真火了吗?环境、设施、服务跟得上吗?
确实,大家的担心不无道理,不能文旅局长一个人脑洞大开、玩得够嗨、累得够呛,如果餐饮住宿出行等方面的服务不到位,景区管理再跟不上,终归还是小热闹一番、白忙活一场。因此,在放下身段注重宣传的同时,着力提升当地旅游品质才是硬道理。在吸引流量的同时,必须要持续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质量、维护市场秩序,从而赢得游客的口碑,不然被流量反噬就是必然的,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不难想象,在“流量为王”的当下,肯定还会有文旅局长以各种造型、形象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但是想要“局长效应”得以持续下去的话,还得回到旅游业复苏和发展的本源上来,即完善设施、规范市场、提升服务,毕竟大家看重的是风景而绝非“局长”,没有货真价实的美景和顺畅丝滑的体验,“局长”再红也只是一时而已。就连一些“网红”局长自己也说,火了之后“压力山大”。因为想要将流量变现就得思考红了以后接下来该怎么办,现有的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能否让热度持续下去,能否把跟随流量而来的“头回客”变成“回头客”,这都需要好好思量一番,并且通过扎实推动实际工作来实现。 小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