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在公园草坪、林下空间以及空闲地等区域划定开放共享区域,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更好地满足群众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需求。目前,银川市各个公园已经开始申报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随后,相关部门将结合实际分批次开放有条件的公园绿地等绿色空间,公布开放共享的区域范围、开放时间、可开展的活动类型、使用要求等。
城市建设得以人民为中心,城市治理更应该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去年,户外露营活动火了起来,背后体现了民众对亲近自然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发展要根据需求进行治理转型,合理利用好城市公园里绿地更好服务民生,让民众有更多的空间去享受大自然,进一步提升城市绿色的“幸福感”。
充分利用城市资源的体现。高楼大厦、公园绿地都是城市的标配,相比于高楼大厦的利用率,公园绿地的作用似乎只局限于点缀。开放共享城市公园绿地,让人们在家门口运动健身、休闲游憩,也是增添城市活力,提升城市人文气息的积极探索,更是城市公共资源为民服务的直接体现。
创新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的有益尝试。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也是创新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的一项尝试。有的城市正在积极探索,例如,泰州为每个公园配备了“专业管家”、无锡创新推出“园长制”,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园管理格局。这些做法因地制宜,银川也需要在探索中,找到合适的放开与治理之间的平衡点。
创造更多绿色空间,让人们有地可去。人们需要在城市里找到放松和愉悦的室外空间,钢筋水泥构成的城市森林显然不能满足。补齐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是服务民生的基本内容,在新建更多空间之前,充分挖掘现有基础设施的潜力,应该是可行的选择。城市也要做好空间规划,在增加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数量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公园绿地空间,让城市有更多载体滋润人们的生活。 周志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