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南京男子在社交媒体上吐槽称,自己和女友在店里花费22元买了一碗牛肉拌面,但发现面量太少,只能勉强盖住碗底,这则微博引起了广泛关注。随后该店总裁亲自出面联系当事人将餐费退回,并承诺从4月1日起所有门店的相关食品都会增加20%的量。这算是给了当事人和广大消费者一个解释。但在互联网时代,坏事传千里的效应被进一步放大,这样的事情无疑是对城市形象一次不小的打击。
互联网不仅能放大事件影响力,还是有记忆的。前几年的天价大虾,前几个月20元6根面条的事情,虽然已经是过去时,但还会不时被网友提及,尤其是在类似事件发生后,会再被翻出作为集纳的旧闻。这样的做法得不偿失,对商家来说,坚持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才是生财之道。这位商家虽然明码标价,但实际到手的分量却并没有多少。这样的事情引发舆论关注后,会对品牌形象造成打击。
如果说这是商家的偶发行为,无法完全杜绝,那么地方主管部门应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应对。比如开设聚焦旅游质量的地方账号,主动找问题、出攻略、提建议,不仅展示阶段性工作,还能有解决问题的出口。另外就是以特定网络代言人的“角色”出发,培养具有公信力的人物形象,站在消费者立场的角度来消除恶评影响,最大程度地争取主动。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一座网红城市更是如此。地方职能部门以网络的方法,应对网络的风潮,这是必须直面的命题。做好本职工作是本分,有礼有节地处理好网络风潮,这是出彩。越早看清楚这一点,越能在网络时代从容不迫,应对自如。 吴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