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麦草方格治沙奇迹,结束 “沙逼人退”困局,一直是中卫人的骄傲。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提出要做优“植绿增绿”文章、顺应群众之盼,全力推动美丽家园提质增颜。这是中卫治沙精神的延伸扩展,也是历史赋予中卫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任务。
“北治风沙、沿黄治水、中部复草、南部保水”,近年来,中卫市按照这一思路着力在植绿增绿、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防沙治沙上下功夫,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成绩有目共睹。但要让美丽家园提质增颜,就要将“植绿增绿”文章做得更大、做得更优,将各项工作引向深入。
绿色是自然美、生态美的核心元素,我们永不嫌多。我们要因地制宜、分类分区开展国土绿化行动,调动各方力量,在园区、企业、机关,在村边、路边、水边、田边,更要在荒山和荒漠地区合理种养乔灌草,努力提高中卫的绿含量;要加快推进黄河上游风沙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宁夏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西华山草原公园生态等项目,加大蒿川等移民迁出区和压砂地退出种植区的生态修复力度,抓好荒山秃岭、荒沟荒滩的生态治理,坚决守好中卫的绿底线。
水是生命之源,是提高绿元素的基础,地处西北干旱地区的我们认识尤为深刻。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召开当天,正值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正式通水,海原县3个乡镇24个行政村6.51万人口和12万亩田地才算真正告别了干旱。这也折射出我们在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等方面依然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坚持“防、管、治”并举,学习借鉴彭阳治理模式,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农业、清水河防洪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大中型淤地坝等项目,不断提升水土保持能力;要加快建设香山寺、西华山国家级草原自然公园,积极建好南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恢复草原植被,提升区域水源涵养功能;要科学改善腾格里湖、天湖、香山湖、千岛湖等湖泊水质,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防沙治沙是中卫的一面招牌,需要勤加拂拭,不断创新提高。我们要以黄河“几字湾”攻坚战宁夏战役为抓手,坚持沙化地系统治理,大力推进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稳步推进黄河流域规模化防沙治沙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等项目,总结、提升、推广治沙新技术,营造防风固沙林网、林带及防风固沙沙漠锁边林草带,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从防沙治沙到保水涵水再到植绿增绿,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锲而不舍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和“三北”等重点工程建设,千方百计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才能渲染出更多代表生态的绿色,提升中卫的颜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