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开的是居民家门,打开的是居民心门,基层社区从民生民意出发,创新开展“敲门问需”,将温暖送到居民心中,持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实现新提升。
金凤区满城北街街道临阅家园社区辖区共有独居老人173人,老人独自在家,孤独寂寞,更令人担忧的是一旦出现突发情况无人知晓,为了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临阅家园社区专门成立了“爱心敲门团”,成员由老党员、网格员、热心居民、楼栋长等组成,每位“爱心敲门团”的志愿者都有对口负责的老人。今年以来,临阅家园社区“爱心敲门团”的20余名志愿者成了老人们家里的常客,不定期入户敲门送温暖,成为社区老年人的平安守护者。而由社区制作的印有网格员、党员楼栋长、社区民警、物管员联系方式以及电力、天然气、水务公司电话的“敲门守护卡”,更是将真情守护落实落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社区里的空巢、独居、孤寡和高龄老人越来越多,关心关爱老年人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而如何做好这一工作,考验着基层工作者的智慧和担当。显然,“爱心敲门团”是一个不错的创举,在“咚咚咚”的敲门声中,不仅让老人们切身感受到了一份安全感,也让他们对生活又有了一份新期待,更重要的是,社区和居民群众的心离得更近了,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
其实,在我市各基层社区,类似的举措早已有之。如在金凤区北京中路街道安居苑社区,该社区着力打造“七点半拉窗帘”志愿服务项目,每天早晨七点半,志愿团队的“安居大妈”们便开始在辖区各小区穿梭,她们专门跑到空巢、独居、孤寡和高龄老人楼下,查看对方是否按约定拉开窗帘,以确保老人的居家安全。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温暖着一位位老人的心,解决了一个个家庭的后顾之忧。
敲开的是家门,打开的是心门,传递的是爱心。以“爱心敲门团”为样板,各基层社区可以更多倾听民声民意,从老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吃饭、看病、娱乐等小切口出发,集思广益、真抓实干,推出更多更实更好的举措,为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当然,尽管社区和志愿者在关心关爱老年人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但仅仅靠他们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在智慧养老、机构养老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马高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