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博客评论 > 媒体热议
零食“碰瓷”农科院 如此忽悠不明智
时间:2023-12-19  来源:南方网
  如今,零食也流行“高学历”,“某某农科院”研制、“某某大学”开发,成为一些零食“绿色健康”的卖点。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就对一款名为“九0(零)农大蔬菜卷”的零食展开调查,发现该零食虽在销售链接上和产品包装上分别标有“东北农业大学”和“农大”字样,实际却与东北农业大学没有任何联系。东北农业大学表示,学校与商品包装上所标的委托制造商和受委托制造商没有开展过任何合作。
  电商平台上,以农科院等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高等院校名义研制的产品让人真假难辨。部分商家给出售的零食冠以“高学历”,就是想让消费者误以为它的品质更高、更绿色健康。但是,这些“学历”造假的零食,其实没有达到国家的标准。“科技含量高、品质优良”的形象,不过是商家的虚假宣传而已。
  “李鬼”混入市场,是对消费者的欺诈,也会损害农科院等机构和高校的名声。商家不想在自身产品质量上下足功夫,只会让自己失去市场的信任,对自己的品牌造成极其不利影响,最终落得一地鸡毛。
  “伪农科院”零食在网络上大肆销售,也提醒电商平台要真正做好“守门人”的角色,对上架的零食做好审核,确保商品资质等符合相关要求。对那些违规宣传的零食,要及时下架,避免平台成为售假的集散地。对于相关监管部门而言,要加大对这类虚假宣传“碰瓷”零食的打击力度,让那些商家因为违规而被罚得“肉痛”,才能让商家心怀敬畏不敢随意虚假宣传。同时,还需加大相关宣传力度,为消费者普及鉴别知识,不断提升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此次事件也提醒农科院,要做好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及时收集那些“碰瓷”假冒伪劣商品的线索,通过定期发布各类打假信息,让更多人能够揭开这些零食的伪装,谨防上当受骗。
  对于商家而言,市场竞争其实没有什么所谓的捷径而言。苦修内功,在产品质量上把好关,远比“农科院”三个字更好用。当然,若商家不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不能真正做到自律,那就需要依靠监管部门的他律,为消费者营造出良好的消费环境,守护更多人“舌尖上的信任”。
编辑:马雯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 做好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冬日黄河壮丽奇美
    冬日黄河壮丽奇美
    贺兰晴雪
    贺兰晴雪
    宁夏人物
  •  责任奉献宁夏山川智慧温暖百姓
  •  治沙英雄 王有德的“二次创业”
  •  高温下 菌草之父扎进宁夏试验田
  •  王宁让贺兰枸杞芽菜名头越来越响
  •  李俊平:履职尽责亮本色 不忘初心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