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博客评论 > 热点博文
热事件中保持冷头脑,是追寻真相的应有之义
时间:2023-12-28  来源:红网
  12月26日下午消息,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自己在闲鱼上发现有人号称售卖捐赠甘肃震区的羽绒服。经了解,相关情况不属实,系该用户为售卖自家羽绒服,编造虚假信息蹭热点。闲鱼方面表示,平台已第一时间进行排查,实际情况为该用户为了蹭热点引流售卖羽绒服,编造了赈灾物资信息,属于恶意营销引流行为。平台已第一时间下架商品,并对账号永久封禁处理。(12月27日 大众网)
  回顾本次事件,事情的真相并不扑朔迷离,难的是个人如何看待互联网中的“私人”传播,公众如何参与讨论,媒体应该怎样正确引导舆论,不陷入狂热地“声讨”漩涡。
  身处“大传播”环境,私人传播应“冷静”。这个事件中,用户为了达到引流的目的,选择“甘肃地震”这一热点事件,并歪曲事实吸引眼球,在援助灾区的关键时刻,这样的表述放在互联网上,极易引起公众对于慈善机构的信任危机。 置身网络时代,传播的“私人性”与“公共性”的边界逐渐模糊,一些发布在个人社交平台的不当言论,很有可能演变成公共事件。因此即使是个人言论,也要尊重事实,保持客观,不作歪曲和情绪化的“输出”。
  面对热点事件,公众要“冷观”。在本次舆情中,多数网友因为对灾区人民的关切心情,在事情没有得到证实的时候就在网上盲目站队,造成大量负面的影响,在当下的关键时刻,这给救援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未经核查的消息在公众情绪的加持下推动舆情震荡甚至走向极化,这也反映了公众媒介素养的缺失。提高对信息的辨别能力是互联网时代公民必不可少的能力,在信息成为事实之前要理性观察,不能让舆论遏制自我思考的能力。
  正确引导舆论,媒体要及时“降温”。该消息引发关注的第一时间媒体就报道了平台的调查结果,遏制了“次生舆情” 。 在过度追求“短、平、快”的今天,“反转新闻”“虚假新闻”层出不穷,媒体更应该担负起“传播真相,引导舆论”的责任。公众的讨论会因“偏激共振”而走向狂热,媒体就要用事实为其降温。在践行新闻专业主义的同时,确保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提供充足的信息,以免公众过度解读和未经核实的信息蔓延。
  当事实不再是准绳,当情绪成为表达的主体,舆论场就会变成狂热的“战场”,并最终导向偏激。无论是个人还是媒体,在狂热中保持冷静,才能离真相更近。只有“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才能“于无处希望中得救”。
编辑:马雯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 做好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黄河银川段出现入冬首次流凌
    黄河银川段出现入冬首次流凌
    冬日黄河壮丽奇美
    冬日黄河壮丽奇美
    宁夏人物
  •  责任奉献宁夏山川智慧温暖百姓
  •  治沙英雄 王有德的“二次创业”
  •  高温下 菌草之父扎进宁夏试验田
  •  王宁让贺兰枸杞芽菜名头越来越响
  •  李俊平:履职尽责亮本色 不忘初心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