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尾鹞的眼神犀利。
工作人员准备放飞白尾鹞。
放飞后的白尾鹞展翅飞翔。
积雪在阳光下白得耀眼,雪面上,留着一串串小动物浅浅的脚印,像是白尾鹞刚刚掠过。
“冬天,鸟儿会飞到山下觅食,脚印多半是它们留下的,说不定能遇到白尾鹞。”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苏峪口管理站工作人员李庆和张振文走在巡山的路上。
走过一段山路,景象比进山时又荒芜了几分,低矮的灌木丛消失了,连只鸟的影子都看不到。
“是吗?那太好了!我们正在苦寻白尾鹞,想着‘偶遇’呢。”走在前面的李庆,接到一个电话后,突然转身向记者示意。
“你们赶紧去马莲口管理站,那里前两天捡到一只白尾鹞,今天准备放生呢!”
记者急匆匆赶到贺兰山马莲口管理站大口子沟时,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工作人员李静尧、宁夏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疫源疫病科科长李岳诚站在车外,后备厢的鸟笼里,一只鸟警惕地注视着周围。
这就是白尾鹞吗?尾巴不见白色,倒是胸前、腹部一片白羽。
李静尧扯掉手套,一摊双手:“看,我的手都被这小家伙给抓烂了,但是让它走,我还有点舍不得。”“我也是。”说话间,李岳诚也将双手摊开,只见手上零星分布着一些小小的红色抓痕。
李岳诚要在这只白尾鹞身上装GPS追踪器。
“贺兰山上的白尾鹞很多,但是我们放置在山上的红外相机拍不到它们的身影,因为飞得太快了。”李静尧说。
1月16日,石嘴山市清水沟一名护林员在巡山时偶然发现了一只白尾鹞。“这种鸟见到人类一般会立刻飞走,但它见到护林员时却缓慢行走,护林员猜测它可能受伤或者生病了,就捡了回来,当天就送到了我们这里。”
经过检查,这只白尾鹞并没有受伤,也没有生病迹象,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李静尧还是将它养了两天,在投喂的过程中,他渐渐和白尾鹞熟了。
“它白天比较躁,会在笼子里上蹿下跳,发出‘呜呜’的叫声,晚上喜欢安静,生性警觉……”说到白尾鹞,并不健谈的李静尧像打开了话匣子。
“对,它的胆子真大,还敢和我直接对视呢。”李岳诚随即附和道。
“你猜我给它吃的啥?”
还没等记者回答,李静尧笑着说:“我给它买了新鲜的羊腰子、牛肉,它还欠着我饭钱呢。”
对于白尾鹞的一生,李岳诚给出了几个关键词,分别是优雅、认真、勤恳。
优雅,一方面是说它飞行时身姿优美,另一方面也是夸它在捕猎时的优雅姿态,“当它们发现食物时,会突然停下来,稍稍拍打几次翅膀,摆好姿势,再以惊人的速度冲向猎物。”
认真,是说白尾鹞在第一次配对之后,“夫妻”总是会一起寻找食物来喂养幼鸟,直到其自食其力。
勤恳,则是因为白尾鹞属于繁殖性迁徙候鸟,在夏季它们会孜孜不倦向北迁徙繁殖后代。
当求偶季节来临,雄性白尾鹞通常一反常态,尤其是为了争夺领地和心仪的雌鸟,它们会不断发出叫声威慑对手。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我们在监测过程中发现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像白尾鹞,在贺兰山分布范围很广,平时我们仅仅能看见它,亲密接触的机会很少。这次,我们给这只白尾鹞安装了GPS追踪器,通过监测进一步了解它的习性。”李岳诚说。
李静尧重新戴上橡胶手套,打开笼子,小心翼翼将白尾鹞捧出来,放到笼子顶部,只见这只白尾鹞和他对视一眼,随即回过神来,扇动翅膀向天空飞去,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后,渐渐消失在大山之中。(记者 王若英 倪会智 牛宝林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