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读书
《乌金时代》:平凡人物见证时代巨变
时间:2025-02-11  来源:银川晚报
  曹海英
  《乌金时代》
  《黑色版图》
  近日,中国作协会员、宁夏籍作家曹海英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乌金时代》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时代画卷。今天,我们与曹海英进行对话,聆听她的创作心得以及新书背后的故事。
  “乌金三部曲”的心愿
  记者:在《乌金时代》之前,您的《黑色版图》一书写的也是宁夏煤矿人的生活,这两本书,有什么不同之处?
  曹海英:长篇散文《黑色版图》是2021年年底出版的,写的是我个人记忆中宁夏银北一代煤矿区的生活风貌。在创作《黑色版图》时,我曾有个心愿,要写“乌金三部曲”。如是说来,有了《乌金时代》算是完成了两部。
  《黑色版图》是长篇散文,其中包含了七篇中篇散文,从七个不同的角度,以我个人的视角,个人的记忆、个人的成长经历去表现矿区的变化,以及矿区对我的个性、内心及命运的影响。《黑色版图》的写法比较多样丰富,在立意、结构和时间的处理上,借用了小说的处理手法,比如梦境,比如多种人称等等,这本书多是在童年和成年这两个视角中间流动转化,它与《乌金时代》口述实录的朴素粗犷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创作手法。但因为都以矿山为背景,都与煤有关联,这两本书完全可以形成一种互补,即个体与群体的呼应,个人面目与人物群像的回望,内在世界与外部社会的互为映证。
  近年来,我的作品主题主要围绕着矿山生活展开,这一点在《乌金时代》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与以往作品相比,这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它要求我必须贴近现实,尊重事实。在小说和散文中,我可以运用更多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而在纪实文学中,我则需要更加严谨地尊重现实发生的真实与真相。《乌金时代》的时间跨度是70年,它的空间广度是整个宁夏银北地区的矿山,表现的是一个群体的经历和一个时代的记忆,是整个宁夏煤业产业工人的集体记忆和行业历程。这本书无论是从时空感还是从视野上,都跟我过去的作品不一样,要更开阔,更厚重。
  一部致敬劳动者的作品
  记者: 请谈谈这本书的主题和亮点,以及您希望通过这本书传达给读者什么?
  曹海英:这本书是以我的理解写出了具有我个人风格的报告文学。在写这本书时,我有着强烈的文体意识——报告文学应该是什么样的?我笔下的报告文学应该写成什么样?这些疑问,在写的过程中我找到了答案,且越来越清晰:我要把我对于一个时代一个行业的认知,尽可能充分地体现在这本书中。另外,我对于新时期主题创作也有了全新的体会,那就是,书写平民英难、记录被时代洪流掩盖的细节和日常,与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体现时代精神并不矛盾,是完全可以做到相得益彰的,那就是要以小见大,以小人物的朴素务实见证大时代的积极向上。
  另外一个收获就是,通过《乌金时代》的创作,让我有了更加明确的时空意识,有了更为明晰的历史意识和创作使命感。
  简单地说,这本书是一部反映宁夏煤业建设历史的报告文学,某种程度上也是石嘴山这个工业城市的发展史。这本书绝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宏大叙事”,它是一部充满真情实感脚踏实地的作品。它是以这样的角度——以与这个行业与这个城市息息相关的煤矿工人的角度,去真实再现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大变化;从普通的煤业工人的亲历出发,从煤矿工人的情感和生活出发,再现一个地方的变迁。而这就是这本书最富有人情味,最富有生活气息的地方,也是这本书独一无二的特点。这就是它的最大亮点,也是我最为看重的。
  在这本书之前,没有人以纪实的方式去完整呈现过宁夏煤业历程,为石嘴山这个昔日煤城,今天的绿色转型城市立过传。从这个角度来讲,这部书也是一部致敬劳动者的作品。而这也是我写这部作品最主要的初衷。
  发自内心的声音
  记者:是在何种机缘之下,您萌生了创作《乌金时代》这本书的想法?
  曹海英:2016年7月,国家环保局提出对贺兰山进行环保整治,当年汝箕沟露天煤矿关停。在此之前,汝箕沟矿是宁夏境内历史最长的煤矿,有着近二百年历史。关停,对于汝箕沟这个老矿就意味着,它的历史使命彻底完结。
  我是在这个地方出生的,这件事情对我触动极大。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我开始搜集整理贺兰山深处煤矿的史志资料和相关信息。当时,我是想创作一部有关矿山变迁的长篇小说。2021年,矿山环保整治进入收尾结项的时候,我进入矿区开始了为期近一年的采访,采访时,我改变了想法,在写长篇小说之前,我要先完成一部长篇纪实,这就是《乌金时代》这本书的来历。
  记者:在这本书中,您运用了哪些独特的写作手法?在塑造人物和叙述故事方面有哪些创作心得?
  曹海英:这本书用了最为笨拙的写实和白描的手法。就这本书所涉及的内容来看,无需什么独特的写作手法,只要贴着现实贴着事实贴着人物,扎扎实实老老实实让每个小人物都发出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足矣。这是一部由50多名有名有姓的劳动者组成的多声部合唱,我尽可能真实地保留了他们每个人的讲述方式、讲述内容。如果说有什么独特之处,那么,口述实录的合声与我个人情感与生命经验的回应这种复合式的结构就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
  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是通过讲述人所讲述的事实、细节、讲述的方式、关注的角度来体现的,实际上是包裹在每个讲述者所讲述的内容中的,比如讲述者的说话特点,包括方言俚语,讲述的事件经历中那些日常生活与情感的细节,看似微小但充分反映着人物的特点及内心的活动变化,体现着生活变化时代变迁。这些小人物的真实经历、小人物发自内心的声音,集纳在一起,就如涓涓溪流汇成大江大河一样,完整地呈现出时代特性,呈现出历史的真实性。 记者 王敏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 做好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S50海原至平川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樱桃花开早 春意满枝头
    樱桃花开早 春意满枝头
    春日黄河风光
    春日黄河风光
    宁夏人物
  •  宁夏林永峰、李彬追记一等功
  •  种下万亩林 为大地披绿
  •  高贵武:做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的
  •  农民作家单小花:我从寒冬来 暖人
  •  硝河马姐的“绣花功夫”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