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而在去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强调要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并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在银川,也将每年7月19日设立为“企业家日”,同时营商环境改革也由2019年的1.0到迭代升级到如今的5.0。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必须要持续切中痛点、堵点,让政策保持稳定、连续、一致,并且做到明晰、具体、精准。
自2019年以来,银川市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5年间共颁布979条具体举措,改革主线也由1.0版本的“简政放权”,到5.0版本的“亲商尊商”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标杆示范城市,荣获“中国投资热点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称号。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新的发展变革形势下,民营经济发展依然面临压力,既有对形势变化的预期,也有对政策优化的渴望。
的确,近年来我们针对经营难题和提振信心出台了纾困政策和法律法规,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堵点也得到了较大缓解。以银川为例,今年2月28日我市出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方案,共提出82项重点改革任务、260项改革举措。截至目前,全市各类经营主体总量超39万户,占全区总量的48.17%,每千人拥有经营主体133.62户,达到全国中上游水平。与此同时,以“企业家日”为契机,开展“交心日”“惠企日”等系列活动,营造支持企业发展、尊重企业家贡献的浓厚氛围,企业满意度由2019年的72.33%上升至2022年的89.19%。
接下来,我们要让这些好政策保持稳定、连续和一致,并且更加明晰、具体、精准,让一些企业在观望中发现我们的发展环境是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以此次央行等八部门印发的“金融支持25条”为例,其从各方面为民营经济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针对的是民营企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要细化当前民营企业所面临的痛点、难点和堵点,予以精准施策,而非大水漫灌,要强调政策的针对性,既是针对当前大环境的,也是针对不同量级企业的。同时,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和新任务,政策的执行效率也要跟得上、跟得紧、跟得准,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抓紧落实,不能守着思维惯性,一味看上面、等指令、听通知,要用务实高效的举措来提振发展信心,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孙瑞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