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上一张小小纸条,先后登上《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网友直呼其暖心,将换乘等信息需求做到了非常细节的地方,尤其是方便了老年人出行。这是一座城市公共服务的微观切面,其意义却并不微小。
提前打印好的纸条内容像填空题,遇到不同的乘客,可为其填写不同目的地与换乘站,南京地铁叫它“信鸽服务”,而在每个站点客服中心,还有很多“彩虹便民条”,都是乘客们经常问及的线路、地点,归纳梳理后以不同颜色区分,需要者可以很快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道“彩虹”。工作人员说,推出这项服务主要是为了老年人,换乘地铁对年轻人轻而易举,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却是个较大的挑战,“不断进步的社会,绝不会丢下他们”。
是的,城市发展不能丢下任何一人,这是公共服务供给原本的意义,但如何做好可大有学问。从看见需求到想办法满足需求,这个过程当中贯穿着的是“服务”二字,具备服务意识是做好供给服务的基础与开端。
南京地铁的服务举措不光有“信鸽服务”“彩虹便民条”。今年年初一场大雾导致部分线路临时限速,早高峰期间受到影响的乘客每人收到一封致歉信,可以作为通勤迟到的凭证依据;这个5月,他们的报站音很温暖——“向伟大的劳动者致敬”“以心中炙热抵达灿烂人生”……南京汽车客运站也有这样的指路条,甚至老人们足不出小区就能享受助老打车服务,他们的助老打车暖心车站就建在小区里,扫码便能呼叫附近的出租车。
浙江杭州、陕西西安、安徽合肥等地,也先后推出了类似的便民服务,一张张便民指引条是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优化供给的生动注解,人心熨帖之时,城市标志性景观、景点也随着那些线路说明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直观宣介,谁能说这不是聪明之举呢? 刘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