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生民声 > 民生评论
政务新媒体“整活”“玩梗”之后呢?
时间:2024-05-27  来源:银川晚报
  “官方号最终还是到00后手里了。”“00后制作,90后审核,80后擦着汗向70后解释。”“发完这条,小编现在还在原岗位吗?”这些都是“00后”接管政务新媒体后刮起“整活”“玩梗”风后的网友评论。的确,随着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年轻人开始接手运营政务新媒体,凭借对“流量密码”“爽点”的了解与掌握,将其有机融入工作并且带来了“泼天流量”和新活力。当然,在轻松娱乐之后,还是要思考政务新媒体的定位与职责,要持续创新模式、回归主业主责,要有效触及用户需求,而非一味做无效互动。
  新媒体时代,信息繁杂,想要让政务信息更容易被大家理解与接受,沿用过去的老一套肯定效果不佳,而采用网络热门元素制作有趣、生动的内容是比较有效的方式,这也是体现政府部门与时俱进,在创新传播方式、提升沟通效能上做出的积极探索。正因为如此,只要不出格,各种诙谐可爱的“整活”“玩梗”基本上都是被允许和鼓励的。而且,政务新媒体“整活”“玩梗”也不是最近才出现,近些年的探索实践一直都有,在开放、开明与包容的工作环境下,不那么严肃板正的官方号变得接地气、很走心、有人情味,不但增加了自己的打开率、阅读率,也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形成了良性有效的互动。
  在一些政务新媒体不断创新理念、破圈出位的同时,有不少政务新媒体则陆续宣布注销,将信息发布渠道转向上级单位的新媒体账号或政府网站。之所以会关停一些“沉睡”许久的政务新媒体账号,目的还在于推动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避免重复运营造成资源浪费,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更好的服务,集约化管理统一发布渠道等。这恰恰给接手运营政务新媒体的“00后”们带来了警示与启发,“整活”“玩梗”可以有,但不是无限度地玩,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掉进“唯流量论”和“过度娱乐化”的陷阱,一旦盲目追逐流量,为了娱乐而娱乐,必然会被“泼天流量”所反噬,从而消解官方的权威和公信。
  因此,我们要仔细思考政务新媒体“玩梗”之后该做哪些文章?形式始终是为内容所服务,流量背后还需要呈现有价值、有深度、有实效的信息,要能够关切大众、服务大众,而不是把人引来看看热闹就散场了,那样就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了。说白了,政务新媒体必须进入提质增优的“新赛道”,要建立在对信息的依法披露、职责的履行上,要把握好在守正创新、张弛有度中更好服务群众的原则与底线,要明确自己“为群众办事”的发展趋向。
  我们不反对政务新媒体在形式上的创新与探索,因为这是与用户形成良好有效互动的重要途径,也是与时俱进、变革迭代的时代需求,但通过整合优化、功能归集,让政务新媒体真正发挥服务群众、沟通群众的效用,切实让群众和企业网上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则是我们需要积极跟进与持续探索的新任务、硬任务。  孙瑞亭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宝湖——银川人的珍宝
    宝湖——银川人的珍宝
    到西吉看最美梯田
    到西吉看最美梯田
    宁夏人物
  •  心怀委员职责 展现委员担当
  •  贾书记的真心话
  •  商海无涯谦为胜 努力打拼促振兴
  •  心系农业技术推广 情牵农民致富增
  •  以医者之心 护桑榆之晚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