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生民声 > 民生评论
让中国文化以本来的样貌走出去
时间:2024-05-27  来源:银川晚报
  近日,博主孙悦在短视频平台呼吁停止“翻译”中国的文化,她称在英语语境下,日本拉面、韩国杂酱面等,每一个翻译都带有中国文化特色,也成功地走了出去。但中国大部分美食的翻译,都是为了方便外国人理解,而进行借代或逐字翻译,不仅毫无新意更是失去了美食名字本身的特色。
  语言作为交流与体验的媒介,本身就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全球化背景下,语言的进化与纠正是为了更准确地传递信息,减少误解。正如今年是甲辰龙年,不少人注意到“龙”不再翻译成Dragon,而是loong,央视新闻发文称,中国的龙不是西方文化里代表邪恶与贪婪的Dragon,而是吉祥与尊贵的象征。而在这之前,功夫,麻婆豆腐的拼音都已进入英文词典。对此,网友说道,“我们很强,值得骄傲。”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诗词、书画、音乐、戏剧等多个领域,而每一个名字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例如,中国人的饺子蕴含了中国人深厚的情感记忆,更是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它与西方的dumpling本质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推动中国文化“出海”的过程中,我们更应注重挖掘和传承这些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元素。通过深入解读和展示这些文化符号背后的故事和内涵,让世界了解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当然,停止“翻译”中国的文化,并非意味着封闭自守或排斥外来文化,而是一种更加开放和自信的态度去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文化出海的关键是文化独特性,同时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与对话。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坚守文化独特性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文化拥有五千年的深厚底蕴,完全值得拥有自己的名字,以“原汁原味”的形式走出去。同时,我们也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与碰撞,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推动中国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与此同时,我们更要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掌握翻译和对外传播的自主权。保持神秘感是独特的起点,以音译的角度进行翻译中国文化,既做到了传承,又守住了我国文化的特点,让中国文化以本来的样貌植入世界。  董芳宁(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1级卓越班)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宝湖——银川人的珍宝
    宝湖——银川人的珍宝
    到西吉看最美梯田
    到西吉看最美梯田
    宁夏人物
  •  心怀委员职责 展现委员担当
  •  贾书记的真心话
  •  商海无涯谦为胜 努力打拼促振兴
  •  心系农业技术推广 情牵农民致富增
  •  以医者之心 护桑榆之晚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