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别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提高,城市空间显得越来越窄小,城市治理也越来越难。如何让城市发展和运行更有秩序,让市民工作生活更安全、出行更顺畅,是对城市管理者能力的极大考验。
目前,电动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成为普通百姓便捷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涉及电动车的交通事故案件屡有发生,超标和非法改装的电动自行车一直是道路安全的隐患。近日,针对超标和非法改装电动车,我市多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整治行动,为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打下了基础。
观点一 通过号牌管理 提升治理效率
银川市开始实施电动自行车过渡期管理后,通过夜间巡查、销售渠道管理等多方面措施,对超标和非法改装电动车进行了严查,让它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全覆盖式的检查,的确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目前超标和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的问题,但面对当下银川市电动自行车的庞大存量以及未来增量来说,长此以往也许难以为继。因此,将电动自行车纳入智慧化、常规化管理,才是未来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实通过号牌管理就是相对比较好的管理方式之一,将电动自行车和个人绑定起来,一方面可以通过和个人信息的绑定,精准且有效地对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行为进行相应处理,同时也能有效增加管理的威慑力,让大家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还能将电动自行车管理纳入交通智能管理,通过城市里的监控摄像头和智能算法,智能识别违规电动自行车及其违法行为,再通过号牌和个人信息的挂钩,进行精准处理,从而提高对电动自行车的治理效率。吴戈
观点二 需要摸清现有市场状态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对各项技术参数有明确标准,制定这项新国标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管理,但另一方面,标准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很突出,例如对速度和续航的要求,以及实际骑行当中根本不会用到的脚踏板,特别是外卖、快递等即时配送用车,对速度和续航的需求非常突出,若真按新国标查验,那几乎全部超标。
也正是在这些市场需求的驱动之下,市场销售端、维修店和俱乐部等都在暗地提供改装服务,加之网上购买配件也很方便,改装并不需要太大场地,更谈不上资质,非法改装乱象频现,即便抽查也未能完全遏制。为了应付抽查,有的店铺将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混在一起卖,一旦超标,就将其归为电摩,其实还是个模糊地带;也有的店铺销售即可上牌,上牌后再改装,后续查验也不大容易发现问题。
因此,管好销售环节这个起始端,需要监管部门花费些气力,首先摸清目前市场状态,找到“经验”以外的漏点好好修补,将抽查、阶段性治理行动与长效监管结合起来,通过以点带面、重点出击,严控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
另一方面,需求的合理性亦不容忽视。如何在标准制度与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已经成了当前行业发展与骑行安全保障之关键。加之前些日子夜查当中出现的“浙江一夜出动25万人,收缴3万辆电动车”“广东多城查电动车,拟处罚金合计62万多元”等情况已引发争议与不满,如何兼顾百姓实际需求去制定相关监管政策,亟待思考解决,而前提,依然是需要摸清现有市场状态。 刘薇
观点三 特种车辆需要特别关注
超标电动自行车在特种行业中广泛存在,包括快递、外卖等行业,特别是平台算法对快递员和外卖小哥的空间压缩,导致了超标电动自行车的现实需求很大。这个时候,针对特种行业的电动自行车管理就必须提上日程。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对从业人员的采访,了解超标电动自行车和非法改装的实际情况,一方面保证对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的高压,另一方面制定特种行业的规则,保护从业者的劳动权益,最大程度提供对于他们的保障。
更为重要的是,快递和外卖用车的频率高,对于公共交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还要进行广泛宣传,将特种车辆和日常代步车辆分开,强化对于特种车辆的认知,尊重不同用车需求的路权,实现适合银川城市发展实际的电动自行车管理体系。
此外,与互联网平台及其城市代理企业紧密合作,通过对于特种车辆的内部化管理,掌握相关用车数量和人员的基础数据,做到心中有数,加上管理力量的加入,为特种车辆及特种用车提供具有法律支持的发展环境,这也直接体现了我们的治理能力,以及服务企业惠及劳动者的能力。皇甫世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