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的冬日,凛寒降临大地,却有一处地方火热非凡,那就是大集。这里,不仅是交易的场所,更是美食的聚集地,每一道小食品都承载着宁夏的风土人情,每一口滋味都蕴含着对新年的期盼。冬天的大集上,食物琳琅满目,其中一些果实被人们做成不同风味的小食,虽比不上大餐的丰盛,却让人欲罢不能。柿饼、糖炒栗子、冻梨、糖葫芦、沙棘果、糖雪球、蚕豆、沙枣……甜甜酸酸、或脆或软,每一口下去,都带着生活的滋味,带着对新年的期待。
01
柿饼
柿柿如意,甜在心头
“柿柿如意,甜到心里头!”在金贵大集上卖柿饼的商贩时不时的吆喝声,吸引着来逛大集的人纷纷驻足,品尝这份冬日里独特的美味。对于很多北方人来说,天气一冷,就不自觉地惦记起那口软糯甘甜,好像不吃上几枚,冬天就会少点什么。
“柿子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它便沿着丝绸之路,从东方走向西方,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张訸介绍说,柿子不含脂肪,却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冬季里滋养身心的佳品。而柿饼,更是将柿子的美味与营养价值,浓缩在小小的饼中。“柿饼作为中国传统小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柿饼的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在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记载和传说。比如富平尖柿是最出名的品种之一,据记载从汉代就开始栽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明朝万历年间,太师太保孙丕扬曾将柿饼及琼锅糖作为贡品进献给神宗皇帝朱翊钧。”
制作柿饼,从选果、剥皮、晾晒到捂霜,每一步都有讲究。“记得小时候,家中的长辈总会在这个季节,挑选最圆润的柿子,小心翼翼地剥去它们的外衣,然后挂在屋檐下,让阳光和风去完成柿饼最后的模样。”吴忠人马学友曾经在陕西种柿子,他介绍说,那些柿饼上的“白霜”,实际上是柿饼在晾晒过程中,柿子中的糖分随着水分的蒸发而渗透到表面,与空气中的微生物作用后形成的葡萄糖粉末,这层“白霜”不仅增加了柿饼的美观,也使其口感更加丰富。
柿子,不仅是宁夏冬日里的美味,更是一种儿时的记忆,“小时候每当寒风吹过,只要看到妈妈在屋檐下挂满柿饼,就觉得特别温暖。”马学友说。
02
糖炒栗子
干果之王,幸福味道
冬日的宁夏,街头巷尾、早市大集,总有一股温暖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那是糖炒栗子的味道。宁夏人对于糖炒栗子的喜爱,仿佛成了冬日里的一种仪式,一种对甜蜜生活的向往。
栗子的生长,是大自然的馈赠。栗树,又称栗子树,是壳斗科栗属的植物,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栗子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从开花到成熟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栗子的果实外面包裹着一个坚硬的壳,成熟时会自然裂开,露出里面的栗子。栗子的营养价值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被誉为“干果之王”。
“糖炒栗子,作为我国的传统特色美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张訸介绍说,北宋汴京城内的商贩李和,被尊为糖炒板栗的祖师爷,他首创了用沙与蜜翻炒板栗的技术,其炒制的板栗沙糯香甜、远近闻名,深受时人的喜爱。在中国,栗子的种植历史非常悠久,至少有两千五百余年。据《千金要方》记载:“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本草纲目》也有记载:“栗咸,温,无毒;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作为药食同源的佳品,板栗受到历代百姓的喜爱和追捧。
如今,冬天吃糖炒栗子的习俗在民间依旧延续。你瞧,大集上的摊主们熟练地翻炒着栗子,那“沙沙”的声音,温暖而亲切。栗子的香气,混合着糖的甜味,弥漫在空气中,让人不由自主地驻足,期待着品一品这份甜蜜。
拿起一颗刚出锅的糖炒栗子,感受它微微烫手的温度,轻轻一捏,栗子壳便裂开,露出金黄的果肉。那香甜的味道,仿佛是宁夏冬日的温暖,是家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
03
冻梨
口感细腻,别有风味
“咱们海原的香水梨制作成冻梨后,吃起来特别甜,这和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关。”海原县关桥香水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乔亚龙介绍说,海原县年平均气温为7.6 ℃,平均年降水量为286mm,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710h,无霜期149~171d。特殊的气候与地理条件为香水梨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现在我们的香水梨已经远销海外了。”
冻梨,又称为冻秋梨,是一种将普通白梨冰冻后变成乌黑色的水果。它的制作过程简单而独特,主要是将成熟的梨子放置于低温环境中自然冻结。食用时,只需将冻梨置于凉水中浸泡,待其化透后即可食用。冻梨的口感绵软,是北方冬季特色果品之一。
冻梨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辽代,契丹族人就有吃冻梨的习惯。那时,由于保鲜技术的限制,人们发现将秋季收获的梨子放在寒冷的户外,梨子会在低温下自然冻结,保存状态得以延长。这种偶然的发现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有意识的食品加工方法,冻梨便作为一种能够长期保存的水果而流传至今。明清时期,随着冰窖储存技术的提高,冻梨开始出现在贵族和富人的餐桌上,成为一种珍贵的甜品。到了近现代,冻梨逐渐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04
沙棘果
酸酸甜甜,奇妙滋味
在宁夏的大集上,沙棘制品琳琅满目,沙棘果汁、沙棘果酱、沙棘籽油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商贩们热情地叫卖着,向人们展示着沙棘果的魅力。品尝沙棘制品的人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仿佛在品味着宁夏冬日的阳光。
沙棘果,被誉为“生命之果”,在这片宁夏的土地上,它犹如一颗颗璀璨的宝石,闪耀着金黄色的光芒。沙棘果小巧玲珑,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成为了宁夏冬季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这寒冷的冬天,沙棘果挂满枝头,犹如一串串金珠,随风摇曳。它们顽强地生长在荒漠、盐碱地,抗风沙、耐严寒,见证了宁夏人民的坚韧与毅力。
宁夏盘隆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范学峰介绍,每年10月底到1月初是沙棘果的采摘期,300多人会集中时间在地里进行采收,而采集好的沙棘会送去生产车间冷冻室低温冷冻,随后再打果,加工成沙棘汁、沙棘原浆等产品。“沙棘果的味道,酸甜适中,独具一格。它的酸味会刺激你的味蕾,让人瞬间精神焕发;紧接着,沙棘果的甜味逐渐弥漫开来,与酸味相互交织,感觉很奇妙。”
范学峰说,很多人一开始不习惯沙棘果的味道,但殊不知,沙棘果富含非常丰富的营养价值,被誉为“天然维生素宝库”。“此外,沙棘果还含有多种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05
沙枣
小小果实,家乡味道
在宁夏冬日的大集上,有一种果实,它不张扬,却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那就是沙枣。沙枣果实的味道,甜味适中,富含营养。在宁夏的大集上,沙枣是受欢迎的年货之一,因为它不仅好吃,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能治疗消化不良、咳嗽,还能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
“沙枣树的根系发达,能够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宁夏林业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强介绍说,除了生态效益,沙枣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沙枣果实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加工成果酱、果脯、饮料等多种食品,丰富人们的饮食选择。沙枣油是一种高品质的食用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此外,沙枣树的木材坚硬耐用,可用于制作家具和工艺品。“沙枣花蜜也是一种优质的蜂蜜,深受消费者喜爱。通过发展沙枣产业,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不过对于宁夏人来说,沙枣不仅仅是一种果实,它更是童年时光的回忆,是家乡的味道。尤其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沙枣是孩子们心中的美味,是大自然给予的恩赐。
06
蚕豆
金黄酥脆,回味无穷
蚕豆,这种看似普通的豆类果实,在宁夏的大集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在这里,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民俗的传承,一种温暖的象征。当蚕豆的绿意在秋日的田野里褪去,留下的是饱满的豆荚,里面睡着沉甸甸的果实,等待着冬日的唤醒。
卖蚕豆的小摊前,总是围满了人。有一些大集上卖的是炒好的蚕豆,虽然冷,但那种香香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尤其是冬日伴着大雪,在暖和的屋子里喝着小酒,时不时往嘴里扔几颗炒好的蚕豆,那滋味别提多美了。一些地方的摊主,还会在集市上现场炒蚕豆,经常在贺兰大集上卖炒货的朱艾兰,就会在大集上炒蚕豆。她的手法熟练,将一把把蚕豆倒入锅中,伴随着噼里啪啦的声响,蚕豆在热油的拥抱下,逐渐变得金黄酥脆。盐粒与香料则是这场舞蹈的伴奏,它们与蚕豆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吸引很多人围观。很快,炒好的蚕豆被倒入竹篮,热气腾腾,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吸引着人们纷纷驻足购买。“我用的就是咱们六盘山的蚕豆,炒起来香!”朱艾兰笑着说。 记者 王敏 文 李振文 图 本版制图:黄芳 |